因為內政部修改輔具補助辦法,大部分的聽障團體並沒有受邀,無法提出意見,引發了爭議。聽障團體發現,長期以來的沉默,讓政府無法瞭解他們的需求,因此大家團結起來,提出訴求,並且希望能夠成立聽障聯盟,來當作對口和政府進行對話。
為了孩子的聽力問題,鄭媽媽家每個月都要多支出5、6千元,來購買電子耳的耗材。不僅如此,每3年還有一筆大支出。
聽損兒家長 李慧慧:他(人工電子耳)開完刀3年,他就換了另外一個新的體配(語言處理器),問題是那個要20幾萬,其實以10年來補(助),對我們家長來講是不夠的。
輔具補助辦法正在修法,語言處理設備納入補助,但是手術需滿8年,才可補助10萬,這對負擔沉重的家長來說,還是不夠,希望縮短到5年就可補助一次。聽障兒家長的心聲沒被重視,真正使用者的需求沒被看見,這是因為聽障團體長期以來,沒有一個可以跟政府對話的統一窗口。
聽障人協會理事長 謝素分:現在開始,覺得我們要團結起來,不能再像一盤散沙,這樣不好。要爭取什麼、抱怨什麼都沒有用。
權益被漠視,讓聽障團體開始省思,是該團結的時候了。13個聽障團體站出來,聯合提出他們的訴求。除了輔具補助,手語翻譯員也與聽障者生活息息相關。啟聰協會盼望,能健全全台的手語翻譯制度。
啟聰協會理事長 褚錫龍:我發現台北、北部有計劃去培訓手語翻譯,也有手語視訊,各項資源台北都算不錯,但是南部呢?所以我希望全台都有,不要只有北部。
除了弭平南北差異,也催生監督制度,提高手語翻譯品質。此外聾人協會則希望能在國家語言法當中,納入手語。
聾人協會理事長 黃淑芬:我希望手語放在國家語言的官方語言,這很重要,如果有納入,以後不管是就醫、就業、就學等等,都會重視尊重手語。
使用手語能被尊重,更期待聽障團體能夠成立聯盟,能代表聽障表達意見,作為政府制定政策的參考。長期跟政府有良好對話、政策建言的殘障聯盟表示,願意提供必要的協助。
殘障聯盟秘書長 王幼玲:因為我們(殘盟)有就業委員會、輔具委員會、交通委員會等等,我們希望請他們能夠進入到我們殘盟的委員會裡面來,共能來擬定一些政策,去跟政府做對口。
不能因為聽不到、說不清楚,就不聽、不說。障礙者自己發聲已經是國際趨勢,這一次的會議是第一步,聽障團體要讓沉默已久的需求,被政府重視。
記者 歐姵君 王興中 台北報導
(2011-08-05 08:00) 公視手語新聞
|
|
莉娜手語工作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