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謝 medov醫生 的回應,我學手語有特定原因,有聽障的家人,所以博文裡不只討論到手語教學上的事情,更能引發關注的是我國聽障教育政策及聽障者家人所持的態度,這些都將在現實之中影響到聽障者一生的身心發展及生活福祉。
我國目前用在照顧身心障礙者的政府支出並不算少,重點是如何支配這些可貴的資金。例如,政府提供輔具(助聽器、電子耳等等)、早期療育等等的補助,可是在決定聽障者一生幸福的聽障教育政策上,卻明顯落後於世界潮流。
政府創造「文法手語」,建立「回歸主流教育政策」,出發點的確是好意,可是卻,
(1) 忽略了「備援」的措施:如果重度聽障者,開了電子耳成效不良,或因其他原因,學習口語失敗,之前刻意壓制的自然手語(堪稱聽障者的母語),因為被政策及家長的誤解而沒給聽障生學習,口語、手語,兩頭落空,必然對聽障生往後一生造成無法承受的痛苦。
(2) 政府以行政命令執行「回歸主流教育政策」,卻無法掌控第一線涉及聽障生的非特教專業的普通教師的心態,身障者的家長每每對子弟進入常規教育體系後,能否遇到具有愛心、同理心的老師,感到不可預期,憂心忡忡,提心吊膽。
(3) 「回歸主流」更提供了普通學校小部份較為調皮的同學將身障生作為戲弄的對象,此類報導時有所聞,造成身障生身心額外的傷害。
(4) 「助讀」機制的不足,例如,戴了助聽器、開了電子耳,卻仍然在課堂上直接聽取老師的教導有困難時,因為實務上不可能普設「手語翻譯」、「聽打協助」等排除障礙的措施,聽障生天生被「賦予了」跟不上常童學習速度的窘境。
(5) 原本各具專業的特教學校,不知何故,漸漸也進行了「綜合化」的改變。例如,中聰也收智障生,資源(包括老師及教學設施)被打散,教育的效率及效果自然隨之下降。
(6) 光復後一甲子,台灣迄未設立如美國高立德大學那樣以母語--自然手語教學的高等學府,聽障生與聽常生一起學習,必然艱辛異常。
因為以上的缺憾,即便普世皆知聽障者的腦筋是正常的,甚至還可能優於常人,結果,卻被活生生地將這些寶貴的,個人、家庭的,也是整個國家的資源平白棄置。只能以「可惜」、「遺憾」來結尾。
|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