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柳英(左)看望鄂州市特殊教育學校代課老師劉莉(9月20日攝)。 新華社記者程敏攝
本報記者 魏勁松
“她不是學者,卻能破譯人生的密碼﹔她不是醫生,卻能撫去殘疾的傷痛。她衹是一位熱誠的知心大姐,把工作視作家裡的事,把殘疾人當作家裡的人,有困必解,有難必幫。於是,她就撥動了人們的心弦,彈奏出美妙和諧的樂曲。”這是2011年1月,“感動湖北2010年度人物”評委會獻給蘇柳英的頒獎詞。
30多年來,蘇柳英用愛心和溫暖讓身有殘疾的弱勢群體感受到了來自社會的溫暖。與盲人在一起時,她是他們的眼睛﹔與聾啞人在一起時,她做他們的耳朵和嘴巴﹔與肢殘人在一起時,她做他們的手腳和拐杖。
在湖北鄂州,殘疾人無論長幼都親熱地叫她“蘇姐”。對蘇柳英來說,這一聲聲“蘇姐”,除了信賴還意味著責任。
“工作是我自己選的,受苦受累受罪,我決不後悔!”1980年,高中畢業的蘇柳英進入市民政局福利工厂,從此與殘疾人及殘疾人事業結下了不解之緣。
“與殘疾人打交道首先要學好本領。”為了學好手語,蘇柳英買來手語書,按照書上的說明反復訓練,有時為一個簡單的手勢,要練習上百次。經過一年的刻苦學習,蘇柳英成了鄂州最早掌握手語的健全人。
因為學會了手語,蘇柳英成了同事們與聾啞人交流的“蘇翻譯”。培養殘疾人運動員,蘇柳英從門外漢變成了教練們眼中的“蘇指導”。為了幫助殘疾人創業,蘇柳英掌握了一些經濟和金融知識並為他們擔保,銀行的同志稱蘇柳英為“蘇擔保”。為了更好地維護殘疾人的合法權益,蘇柳英刻苦學習與殘疾人相關的法律法規,被法院、檢察院的同志稱為“編外法官”。這些年來,主動找蘇柳英並得到她幫助的殘疾人達數千人。
“幫助殘疾人是我的職業,更成為我的習慣。”無論在什麼地方,衹要是遇上殘疾人,蘇柳英就有親近感,就會不由自主地走上前去問長問短。她常常告訴自己,殘聯工作崗位是一份沉甸甸的責任,如果身在這個崗位卻不明白“我是誰、為了誰、依靠誰”,不想方設法去為殘疾人服務,這個崗位就失去了存在的根基,在這個崗位上工作的人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價值。
1985年夏天,懷孕6個月的蘇柳英挺著大肚子,翻山越岭找到盲人何伊洲,資助他去學按摩﹔學成歸來後,又推荐他到民政局康復中心做按摩師。這期間,她還給何伊洲介紹了一名下肢殘疾的姑娘,幫他建立了美滿的家庭。後來,何伊洲萌生了創業念頭,蘇柳英又幫著跑手續、找門店。2005年11月,“何大盲人按摩店”正式開業,如今按摩店生意十分興隆。
蘇柳英並非急性子,平時脾氣也很好,可但凡有人說殘疾人不适合做某項工作,她准會急。“誰說殘疾人不行?那是誤解,其實他們個個能干,個個都能派上用場。”在蘇柳英看來,衹要位置合适,殘疾人做事並不比健全人差。
新南方煤機公司有員工200多人,其中殘疾員工超過100人。“蘇姐,蘇姐!”見到蘇柳英,門衛王細焱欣喜地出來迎接。蘇柳英介紹說,王細焱腦癱,左側身體失靈,是她幫他找到了這份工作,“妳看他,當門衛多合适。”在這家工厂的車間,蘇柳英邊走邊介紹,聾啞人什麼崗位都能干,下肢殘疾人在鑄造車間清砂,上肢殘疾人搞督查。
30多年來,蘇柳英用自己的工資卡作為抵押,為視障養魚戶許祖林擔保貸款15萬元﹔用6年的不懈努力,幫大學畢業的聾啞姑娘劉莉圓了教師夢﹔用自學的法律知識,為在建築工地摔傷致殘的丁梅維護了合法權益……
溫情能夠傳遞,愛心可以感染,蘇柳英對殘疾人的愛感染了越來越多的人。如今,更多的“蘇姐”小組分布在鄂州各個社區、醫療機構、企業。他們學習蘇姐、學做蘇姐,滿懷真誠,奉獻愛心,定期開展各種服務活動,為殘疾朋友提供最實際的幫助。目前,鄂州的“蘇姐愛心助殘”小組已達385個,成員超過1500人。
詳全文 幫殘護殘獻大愛-財經新聞-新浪新聞中心 http://news.sina.com.tw/article/20121007/7992045.html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