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五位得獎者,左起:黃重光、朱初立、劉惠心、鄧慧蘭、麥耀陽本報記者黃洋港攝

  【本報訊】記者文軒報道:鄧慧蘭是香港中文大學手語及聾人研究中心的主任,她自上世紀90年代便開始從語言學的角度研究香港手語及聾童的學習情況,更專門為聾人學生設立了手語研究及手語教學的文憑和高級文憑培訓課程,使他們具備了報考大學的資格。正因這多年不懈的堅持,使其獲得了「香港人道年獎2013」。

  鄧慧蘭表示,「聾人也有他們自己的語言,那就是手語,它有自己的文法,也有自己的文化」。然而,她發現社會人士普遍對手語存在誤解,認為這只是一種簡單的肢體語言,一直沒有將手語納入教學語言,使得聾人學生在學習上存在嚴重的障礙,最終甚至影響聾人升讀大學以至就業的平等機會。


  為此,鄧慧蘭積極推動主流學校實行手語雙語共融教育,又特別設立了手語研究及手語教學的文憑和高級文憑培訓課程,令畢業後的學員具備報考大學或成為專業手語老師的資格。而今年20出頭的余煒琳便是其中的一名學生。


  鄧慧蘭說,余是一個活潑、樂觀的女孩子,與她相識有十多年。但余小時候非常不喜歡手語,覺得通過看口型,猜動作,甚至用不太清晰的口語,也一樣能與人交流。但鄧慧蘭告訴她,手語是聾人自己的語言,是必不可少的一種輔助,習之大有益處。余開始還有猶豫,但當時恰逢2003年的「非典」,「當時人人都戴口罩,根本無法看到嘴型」,這才令她深深感受到手語的重要性。現在的余煒琳一邊就讀高級文憑,一邊還在中大教授手語,日後也希望成為一名專業的手語老師。


  然而,受惠於培訓課程的只是少數。鄧慧蘭指出,手語雙語的廣泛推行才能夠令更多的聾人學生受惠。她表示,如今已有一所幼稚園和一所主流小學參與主流學校手語雙語共融教育方案,之後還會有一所主流中學參與。她希望在六年之後,香港這首批在手語雙語共融教育下培育起來的聾健學生能攜手升讀大學,部分健聽學生亦能成為新一代的專業手語翻譯員,為聾人與健聽人士之間架起一座「無聲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莉娜手語工作坊 的頭像
    莉娜手語工作坊

    超有趣手語廣角鏡--莉娜手語工作坊

    莉娜手語工作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