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好好努力,長大後到菲律賓把媽媽找回來。」12歲的第五屆總統教育獎得主顏永全,被問到得獎感言時,有些羞澀地說。


顏永全還在襁褓時,菲律賓籍的媽媽就回國了,爸爸聾啞,在親戚照顧和嬸婆「媽媽」的撫養下成長。小學畢業拿到縣長獎,今夏考上屏東縣新園國中數理資優班。永全各方面表現優異,開朗有禮貌的氣質更令人印象深刻。


「永全是個很特別的孩子,」顏永全新園國小五、六年級導師王淑貞說,他和其他孩子很不一樣,碰到不懂的問題一定追根究底,而且不管學什麼都全力以赴,曾經代表學校參加演講、直笛等比賽,都拿回漂亮的成績。


王淑貞表示,顏永全五年級時,校長發現這個資優孩子下課常常蹲在花圃旁觀察植物昆蟲,又知道孩子的家庭特殊,請她多鼓勵。王老師觀察到,永全不但不像其他破碎家庭的孩子那樣早熟憂鬱,反倒相當健談有禮,還會主動向師長打招呼,令許多家長稱讚不已。


「他的養母(嬸婆)把他視如己出,」王老師分析,從永全的言談中感覺到他和養父母很親密,和他稱為「姑姑」的養母女兒感情也很好,在充滿愛和鼓勵的環境中長大,難怪個性開朗,人緣超讚。


父不父,母不母


養母陳鳳珠收養永全的過程,十分曲折。陳鳳珠是永全的嬸婆,永全出生不久,親生媽媽就因為不能適應台灣生活而返回菲律賓,永全的爸爸聾啞無法照顧他,當時爸爸家的兄弟還未分家,由大伯管家,五兄弟一起做水泥工、一起開銷,永全便被送往隔壁的嬸婆家照顧,大伯則每月支付嬸婆媬母費和生活費。


這樣過了六、七年,永全的生母偶爾會回台灣索取生活費順便看他,甚至又生了二個弟妹,但幾年前生母罹患癌症後就沒再回來,和永全也斷了聯繫。之後顏家因為景氣不好,家族又被人倒帳而不得不分家,爸爸無力支付永全的生活費,嬸婆「媽媽」和叔公因為從小撫養他,也不忍心就這麼把他交還給他聾啞有時還失業酗酒的父親。


「這孩子太聰明,如果沒人管教,很容易就變壞,」陳鳳珠表示,他們就這樣硬著頭皮繼續撫養永全。


永全的養父鄭光雄也以水泥工營生,65歲的他,收入並不穩定,嬸婆「媽媽」的右腳因天生殘障也不便外出工作,家庭經濟拮据,二個「姑姑」已經上班,每月會寄些錢貼補家用。


或許是家境清貧激勵永全努力上進,「讀書是為了自己,不是為了媽媽!」他把「媽媽」常說的這句話擺在心裡;「姑姑」也說,讀到大學還不一定找得到工作,何況家裡經濟條件不好,不努力考上國立大學,以後怎麼辦?


12歲的男生,哪個不愛玩?養母陳鳳珠表示,永全有時玩心一起,也不一定會自動唸書,但是她一叨唸,永全還是會乖乖回到書桌前看書。


永全以前不太願意別人知道他有位聾啞的生父,王淑貞表示,在報名總統教育獎的過程中,她開導他,「爸爸聾啞並不丟臉,反而更顯出你靠自己努力的可貴,值得同學學習啊。」她很高興後來永全逐漸能開放心門,侃侃而談了。


混血兒比較聰明!


現在的永全活潑、健談,很難與單親、寄養、父親殘障、外配子女等坎坷身世聯想在一起,對親生媽媽帶著弟妹回菲律賓,卻把他一人孤伶伶地留在台灣,永全並不太難過,因為他已經有另一個愛他的媽媽了,還有兩個爸爸。


他也不認為外籍媽媽的孩子就會比別人差,「我們也是兩個眼睛、兩個耳朵、一個鼻子,很正常啊!我堂哥還說混血兒比較聰明、比較帥呢!」


眼前孩子的優秀表現,雖然讓陳鳳珠十分安慰,但她仍難免擔心自己和丈夫年老體衰,可能不久就會無法供永全繼續升學,在孩子漫長的成長路上,仍有許多未知的變數和艱險橫亙在前。


拋開未來的憂慮,喜歡數學的永全也是個文藝少年,只是由於就讀數理資優班,常要花很多時間練習解題,佔去他不少看小說的時間,讓他有點小抱怨。心情不好的時候,永全以聽音樂、看書或者上網看笑話來排解。他認為「聽音樂聽到睡著」是最好的消氣方法,因為「第二天起來就沒事了」。


因為功課好,許多親友鼓勵他以後讀醫科以報答養父母撫育之恩,但是喜歡吹奏橫笛、直笛,也喜歡到同學家彈鋼琴的永全,希望長大自己賺錢後能學音樂,做個音樂家,把音樂帶給他的快樂也分享給別人。


(本文節錄自光華雜誌2005年12月號)




原生家庭雖有缺憾,但永全在整個家族的關愛下,成長得開朗而自信。圖右自左為養母、大伯母、永全、叔公、大伯父、養父。(林格立攝)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莉娜手語工作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