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老公家是一個大家庭,兄弟五個、妹妹一個,公公婆婆在世的時候,從老大到老六,每天晚餐時,都帶著一家老小,到祖屋這邊來吃飯,飯菜由妯娌輪流煮,如果每家的人全到齊,應在二十五人以上。


也為了吃飯方便,兄弟買房子都買得很近,才幾分鐘路程,就可快速在祖屋會合,吃完飯再各自回家。


妯娌煮飯大代誌

聾啞二嫂一肩挑



後來,公公婆婆及大哥相繼去世,大嫂和四叔分家出去,煮飯的人少了,飯局卻依然維持,吃飯人數每天總有十人以上,有時人太多,桌子坐不下,吃飯得分兩批進行。


起先大家還輪流煮,後來看二嫂沒工作,就拜託二嫂煮,每家只是出菜錢,連二哥二嫂也要負擔一個星期的菜錢。


二嫂這麼一煮,就是七八年,她必得精打細算,才能保證家中每餐都有大盤大碗的飯菜上桌。也因為這樣,二嫂常常一捆菜、一塊肉,在冰箱裡留好幾天,有時捨不得吃,肉菜反而壞掉了,一打開冰箱就聞到臭味。


我從大陸嫁到台灣的時候,和二哥二嫂住在祖屋裡,那時已是二嫂一個人煮飯的局面。二哥和二嫂都是聾啞人,他倆是聾啞學校的同學。二哥牙不好,二嫂常常將蘋果、玉米、芭樂磨碎後,端到二哥面前。


二哥也愛玩、愛看美女、愛廣交朋友,曾當過聾啞協會理事長,朋友常在下午兩點到五點半造訪,坐滿了一客廳,連比帶畫,用他們的語言「聊」得興高采烈,二嫂則一臉溫婉祥和的笑容,殷勤為客人泡茶、煮點心。


蒸煮煎炸兼洗碗

日復一日她笑笑



到了差不多五點半至六點,客人才看看鐘,一窩蜂告辭。二嫂馬上繫上圍裙,進廚房開始蒸煮煎炸炒,到了七點鐘,吃飯的人陸續回來,二嫂的飯菜也一一上桌。


至於煮出來的菜,是鹹是淡、油多油少的評論,二嫂聽不見,也不知道,因此總是祥和滿足的微笑著。


有時,第一個吃飯的人吃完了,二嫂還在洗碗;待所有人吃完了,二嫂又開始洗空盤子;有時一兩個人晚到,菜沒有了,二嫂又進廚房煮。如果水果沒有人切、茶沒有人泡,二嫂洗完盤子後,又去切水果、泡茶。


待大家吃飽飯、喝完茶、看完電視,心滿意足的回家後,二嫂就開始洗茶杯、拖地、倒垃圾……日復一日,人們似乎都習慣了看二嫂忙碌,時間久了變成理所當然。


我看過二嫂年輕時的照片,白白的皮膚、大而明亮的眼睛,一個標準可人兒。如今,時間已讓二嫂改變許多,沒有變的是臉上永遠溫婉祥和的笑容。記憶中,二嫂從來不發脾氣,只有今年除夕前,我察覺二嫂沒有多少笑容,我猜想,二嫂是累壞了,我體驗過那種累到極限的感覺,連面部肌肉都會變得麻木,連笑一笑都會感到吃力。


她手受傷我代勞

卻怕哪天我主廚



二哥和二嫂育有三個兒子,在這個人聲鼎沸的大家庭裡,三個兒子絲毫沒有受到父母生理缺陷的影響,個個聰明隨和,而且都已成家立業,懂得孝順。每逢假日,兒子和媳婦會輪流帶二哥二嫂出去玩,媳婦也會記得給二哥二嫂添買衣物。


也許二嫂感恩這個大家庭對她三個兒子的照顧,母愛支撐著她為這個大家庭無怨無悔的付出。很多人都說,我們這樣的家庭,在台灣已經很少了,我卻認為,每天大團圓的盛況,主軸是二嫂。


近日,二嫂常告訴我,她很累!尤其她的手最近受傷,煮飯更是勉為其難。


我不忍看二嫂獨自操勞,從最初當二嫂的幫手,到現在已可獨立作業。我戴著口罩,握著鍋鏟,在抽油煙機陣陣轟鳴聲和股股油煙上竄下跳中,將菜一盤一碗端出來。看到二嫂咪咪笑著,向我豎起大拇指,我卻忍不住一陣恐慌。


二嫂大我近二十歲,她將有做不動的一天,想到未來的十年或二十年,我曾握聽診器的手,可能和鍋碗瓢盆作伴,日子將淹沒在川流不息的買菜煮飯裡,心中難免悚懼、不甘。為了避免這一天到來,我決定,無論如何我也不能放棄工作,而且要多多賺錢,如果有一天大家拜託我煮,至少我可以掏出錢來說:「那麼,我們來請個外傭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莉娜手語工作坊 的頭像
    莉娜手語工作坊

    超有趣手語廣角鏡--莉娜手語工作坊

    莉娜手語工作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