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漢字有8萬字以上,交叉組合後能產生更多詞彙,但是你知道嗎?台灣手語卻只有6,000個單字,手語翻譯員常常會碰到新詞彙不知該如何表達,這時就到從聾人社群去看有沒有比較多人認同的比法,慢慢形成通用的詞彙。
新冠病毒、武漢肺炎,統統向「外來語」借字
雖然各國有不同的手語,但全世界手語有個共同點,都是倒裝句的語法。這跟世界上許多口語語言不同,也跟台灣所講的華語相反。例如「我可以去你家嗎?」的手語打法會是「你家/我去/要」,再表達出疑問的表情「可以嗎」。
也因為手語是倒裝的語法,使得習慣使用手語的聾人,在閱讀跟使用一般聽人的語言時往往會出現障礙。這不代表聾人理解力就比較差,而是跟他所習慣的語言語法不同所致。
台北學東京系統、台南學大阪系統?
手語是視覺的語言,很多人都以為只要學了手語就能看懂全世界的手語,其實不盡然,手語跟口語語言一樣也有分不同語系,不同語系之間的手語不僅無法互相溝通,甚至連最基本的數字比法可能都不同。台灣也有屬於自己的手語系統,稱為台灣手語。
不過,使用台灣手語的人會發現,自己看得懂很多日本人的手語,原因就在台灣手語承襲的是日本手語系統。
有社會互動才會產生自然語言,手語系統幾乎都在啟聰學校成立、聾人開始聚集後才逐漸形成。日治時期,日本人在1915年和1917年,分別在台南和台北成立「私立台南盲啞學校」和「木村盲啞教育所」,台灣的聾人之間才開始使用手語溝通。
就跟台語和客語都有各地不同腔調一樣,台灣手語也有南北差異。日本的手語分為東京和大阪兩派,台北學的是東京系統,而台南學的是大阪系統。早期交通交流不便,台北和台南的聾人用的手語就有許多詞彙上的差異,像是「要」、「不要」的比法就完全不同。
簡單說,早期台北的聾人可能用手語跟台南聾人溝通會有障礙,但跟東京聾人用手語溝通反而沒有問題。
台灣手語存有日語詞彙,現仍有2成可互通
現在台灣手語現在仍殘留許多日本手語的影子。例如「嘉義」這個地名的打法是類似「轉鑰匙」的手勢,原因就是嘉義的日語念法為「ka-gi」,音同日語中的鑰匙(かぎ);「高雄」的手語打法則是「狗、港口」,則出自高雄的舊地名「打狗」(音近「ta-ka-o」,為日文漢字中的高雄),再加上是港都的原因。
不過,隨著社會交流逐漸頻繁,台灣手語現在南北差異極小,大約有9成是通用的;台灣日本兩地各自發展手語,幾十年前台日仍有6成詞彙相通,現在則只剩下約2成還通用。
此外,也因為聽障社福資源和媒體多集中在北部,北部聾人又比南部更多,所以我們常看到的手語都是源自東京系統的台灣北部手語。
諮詢專家/手譯員李振輝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