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本報記者劉潔文/攝 通過手機短信相約,8月20日,記者在南門橋見到了相貌清秀的易凱,如果不是之前知道他是聾人,記者不會將眼前這個陽光帥氣的大男孩與殘疾人聯繫在一起。今年27歲的他,雖然喪失了聽力,卻始終怀揣著一顆上進心,不僅擁有了一份穩定的工作,還收穫了一份真摯的愛情。 易凱陪伴萍鄉市特殊學校孩子一起玩
發燒感冒引起耳聾 易凱家住東大街譚家巷,是一個普通的三口之家。在他家客廳茶几上整齊擺放了一疊厚厚的白紙,易凱的爸爸易高泉告訴記者,平常生活中如果遇到一些比較複雜的事,他們都是通過寫字的方式與兒子交流。隨後,記者也以這樣的方式,獲悉易凱的成長經歷。 讀小學的易凱與其他同齡孩子一樣,享受著童年的快樂,想不到一次看似普通的感冒發燒,讓他的耳朵時常出現耳鳴,先是右耳,然後發展到左耳,最後耳朵完全聽不到了。當時,為了把易凱的病治好,易高泉和妻子四處求醫,奔波4年多後,當上海長江醫院的專家論證易凱沒有治癒的希望後,夫妻倆才放棄治療,無奈接受兒子耳聾的事實。從一個正常人變成了聾人,對於正處於青春期的易凱來說難以承受,聽不到別人說話,不能與人溝通,他脾氣變得非常暴躁,遇到不順心的事就衝父母發火,常常把自己關在房間裡不出來。面對易凱身上的這些變化,父母給予的是包容和理解。為了讓易凱受到正規的教育,長大後能夠自食其力,易高泉並沒有將兒子送到特殊學校學習。高中三年的生活,易凱對曾經幫助過他的老師和同學充滿了感激。因耳朵聽不到,易凱學習起來要比其他同學困難得多,每次在老師講新課之前,他總是先做好預習,把難點標註出來,上課時認真看板書,課後老師會給他開“小灶”,同學也拿習題筆記給他看。 家門口找到穩定工作 2008年,易凱從北京聯合大學計算機專業畢業後,選擇留在北京發展,進入到一家網絡公司工作,對較於當下大學生找工作越來越難,易凱是幸運的,找到與專業對口的工作,每月工資足夠養活自己。可易高泉和妻子對兒子總是不放心,不願意他當“北漂”。 2010年我市正在創建全國殘疾人工作示範城市,安源區鳳凰街需要招聘殘疾人專職委員,得知消息的易凱報名應聘,通過筆試、面試等一系列的考核,他憑藉實力獲得了這一崗位。易凱認真學習掌握殘疾人事業的基本知識,走街串巷了解、收集轄區殘疾人的基礎信息、生活狀況和實際困難,認真建檔案卡,還代表殘疾人的利益反映其需求,並聽取他們在生活、康復、教育、就業方面的要求和意見。2011年底,易凱作為乾事在市特殊學校辦公室工作,每天與殘疾孩子打交道,同為殘疾人,對身體殘疾和智力殘疾的孩子他多了一份憐憫之心。易凱說:“作為殘疾孩子,如果不從小培養,多學點知識,長大後很難融入社會,終身只能依靠父母,不能自食其力。”在特殊學校有很多殘疾的孩子,他們的家庭都十分貧困,每當家長們有訴求找到易凱時,他總是盡所能幫他們一把。有個患有自閉症的孩子,爸爸靠打零工維持一家人的生活,生活十分艱辛,媽媽想為孩子申請低保,解決吃飯的問題,易凱得知此事後,熱心地陪同孩子的父母到有關部門辦理。 追逐夢想收穫愛情 易凱的生活很簡單,但他卻很知足。曾經他也有過悲傷、徬徨、自卑,但有了家人和朋友的鼓勵支持,他變得愛說、愛笑、愛與人聊天,時常通過手機信息、QQ、微信與朋友們聯繫,聊聊生活中的開心事,讓生活變得豐富多彩。 在易凱的內心,他有一個夢想,期待著有一天大家都能夠學會基本的手語,幫助有需要的聾啞人。易凱說:“聾啞是各類殘疾種類中程度較輕的一種,聾啞人利用手語基本可以正常與人交流,關鍵問題在於周圍的健全人大都不懂手語,如果多一些會手語的人,聾啞人便能更好地融入社會。我希望有關部門能定期舉行培訓班,教會市民學會手語,讓聾啞人不再孤單。”2012年,在易凱的倡議下,萍鄉學院成立了萍鄉義工手語團,在大學生中推廣和普及手語。這些天,易凱總是忍不住地偷樂,因為他收穫了一份真摯的愛情,對於這份來之不易的感情,他表示一定會好好珍惜,一輩子不離不棄。他笑著說:“女友是通過相親認識的,前幾天已經訂婚,作為殘疾人,在找伴侶方面其實是阻礙重重,不僅要女方同意,還要得到家長的認可才行,沒有足夠的勇氣是行不通的。”談及這些開心的事,易凱的臉上洋溢著滿滿的幸福。 |
||
[稿源:萍鄉日報] | ||
[編輯:潘丹丹] |
- Aug 25 Mon 2014 09:31
聾人易凱的幸福生活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