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1月29日09:12:47 來源: 新華網江蘇頻道

 

 

   新華網南京1月29日電(滿東廣楊振)1月28日晚7:30分安徽衛視播出“心動2013‧安徽年度新聞人物”頒獎典禮,向2013年安徽湧現出來的各行各業的時代人物和平民英雄致敬。其中江蘇新沂人薦雪梅榜上有名,成為“心動2013‧安徽年度十大新聞人物”之一,釋放出滿滿的正能量,給這個寒意濃濃的季節增添了最溫暖人心的動人畫卷。因為心中有愛,她背井離鄉,只為那份放不下的牽掛;因為心中有愛,她不厭其煩,一字一句教會聾啞兒說話。她是從江蘇新沂來到淮北的異鄉女子——濉溪啟言聾兒語訓部的創辦人薦雪梅。

 

    薦雪梅是新沂市瓦窯鎮人,1997年中學畢業後,薦雪梅就來到親戚在新沂港頭鎮辦起的一家聾啞兒童康復中心任教。經過係統的學習,她掌握了聾兒語訓的科學方法,要做舌操、練氣息、看口型,最簡單的一個音節都需要持久的練習。薦雪梅面對那些小小年紀的淘氣孩子,不僅要有方法,還得有耐心。

 

    每當看到聾啞孩子因為學不會發聲,眼睛裏充滿迷惘和焦灼時,她會悄悄地落淚;當看到有的孩子經過數百次吐氣、發聲,能含糊地發出一個單音時,她也會激動得掉淚。

 

    那時候,安徽安徽淮北還沒有類似的康復機構。無奈之下,一些聾啞兒童被父母送到江蘇等地接受康復訓練。薦雪梅就負責單訓一個名叫小雨的淮北女孩​​,沒想到這竟改變了她的人生軌跡

 

    當時,小雨只有兩歲多,是全家人的“心頭肉”。可是不管老師們怎麼教,她就是沒法開口說話。小雨的家人心急如焚,她的母親因痛苦絕望,精神幾近失常。

 

    然而奇跡出現了。或許是薦雪梅跟小雨特別有緣,在​​她的耐心引導下,小雨居然說話了。“小雨一開始並不願意學習,我把她抱在懷裏,然後讓她背對著我,轉過去,看其他的孩子張嘴跟我學說話。漸漸地,她也開始跟著模倣。”薦雪梅回憶起當時的情景。小雨的家人激動萬分,她的爺爺奶奶都哭了,非得下跪磕頭向薦雪梅表達心裏的感激。

 

    一個、兩個、三個……薦雪梅讓聾啞孩子學會了開口說話,歡樂的笑聲又回到一個個家庭。幾名來自淮北的家長在激動之餘,萌生了一個想法——邀請薦雪梅去淮北,救助更多的聾啞兒童。

 

    薦雪梅被“纏”得實在沒轍了,只好同意了。

 

    憑著對這項工作的熱愛和對聾啞孩子們的責任感,薦雪梅赤手空拳來到了淮北。

創業艱難。為了節約開支,薦雪梅租了幾間民房作為教學地點,她的丈夫蔡佩江把家鄉新沂米廠生產的米,運到淮北濉溪,開起了米店,總算使小小的聾兒語訓部勉強生存下來。

    薦雪梅覺得,失聰兒童從小就在無聲世界裏徘徊,他們渴望能與其他孩子一樣聽到美妙悅耳的聲響,能夠正常與人交流,可是現實像一堵高墻把他們隔開。一次次的挫折之後,他們變得更加敏感脆弱,有的孩子甚至把自己封閉起來,生活在抵觸、恐懼的陰影之下。

    “與孩子們面對面時,需要多一些耐心,再多一些耐心。”薦雪梅不斷在心裏對自己說。語訓機械性的重復枯燥乏味,而一次次挫折更消磨著人的意志和信心。孩子們著急,淚水在眼眶裏打轉,薦雪梅看在眼裏、急在心上。她轉過臉去偷偷擦幹淚水,重新整理好情緒,用更加積極飽滿的態度面對學生。漸漸地,那些無助的眼神不再迷惘,而是緊跟著薦雪梅,步履蹣跚地走出語言的迷霧。

    一些孩子需要住校,可他們年紀較小,生活無法自理。上課的時候,薦雪梅是孩子們的老師;下課的時候,薦雪梅更像是孩子們的媽媽,做飯、洗衣、洗澡,朝夕相處中,每個細節她都盡心盡力做到最好。

    “學生大多來自周圍的農村,家庭條件也不富裕,拿不出多少學費來。那時候日子過得緊巴巴的,我都不知道能不能繼續堅持下去。”薦雪梅回憶說,“孩子出生之後,為了讓我沒有後顧之憂,我愛人就把米店關了,專門照顧孩子。可是這樣一來,我們的經濟壓力就更大了。”

    照顧學生們的日常起居,教他們文化課,進行發音矯正……日復一日的忙碌疲憊,讓薦雪梅幾次萌生了無法繼續的念頭。可是看到孩子們渴望的目光,薦雪梅又有了堅持下去的動力。孩子們也很爭氣,不斷用“進步”證明薦雪梅的辛苦沒有白費。孩子們信任她、依賴她,而薦雪梅也從中收獲了幸福和滿足。

    語訓部的名聲傳開了,慕名而來的學生一個接一個,甚至有從阜陽、宿州、河南等地趕來的。孩子們的家長握緊薦雪梅的手,把孩子託付給她,這讓薦雪梅進一步堅定了信心,“我不是為了自己,而是為了這些孩子的未來,還有這些家庭的未來。”

    當記者走進濉溪啟言聾兒語訓部的時候,幾位孩子正在聚精會神地看著動畫片,全然不覺有人到來。讓人感覺奇怪的是,他們所看的電視,沒有發出任何聲音。

    過了一小會,薦雪梅快步走到孩子們面前,打著手勢,同時做出了誇張的嘴型,孩子們馬上心領神會,排著隊去了樓上的教室,開始上課。

    和普通教室的佈局不同,這間教室佈置得格外溫馨。桌椅板凳都是卡通造型的,孩子們圍成半圓,環繞著坐下。教室的墻上貼滿了圖片,旁邊擺放著電子琴、電腦等教學工具。薦雪梅說:“這些孩子們都有聽力障礙,我得給他們營造更舒適的環境,才能讓他們更安心地學習。” “語訓教學絕對不能糊弄……寧可自己累些,也不能對孩子有絲毫懈怠,這不僅是一種責任,更是對自己良心的尊重。”

“我會說話了!” “li,li-li……” 當日上午,在濉溪縣啟言聾兒語言康復中心時,我們觀摩了薦雪梅的單訓課。

    她用很誇張的口型教一位女孩發音,5歲的女孩使勁地睜大眼睛,直直盯著她的口型,小嘴發出的音節模糊,還是模糊。這時,薦雪梅捧起女孩的右手移到自己的嘴邊,讓孩子的手背皮膚反復感受她嘴裏讀“li”音節時發出的氣流,然後才將小手背移到女孩的嘴邊,讓她比較自己發聲吐出的氣流與老師的有何不同……來來回回40多分鐘,一聲清晰“l”,從女孩口中吐出。薦雪梅笑了,全然不顧自己額頭上細密的汗,抱起女孩用力親了一下,女孩笑了,很甜很美。

    由於長期教育聾啞兒童,記者發現即使是在聊天,薦雪梅說話時的口型已呈習慣性的誇張。給失聰的孩子進行語言矯正,非常講究方法和技巧。薦雪梅先用手鼓或者電子琴發出聲音,刺激孩子們對聲音的感覺。接著,是練口型,矯正發音。薦雪梅張大嘴巴慢慢地吐字,孩子們模倣她,手放在喉嚨上,一邊感覺聲帶的顫動,一邊發出聲音。

    三遍、五遍、十遍、二十遍……薦雪梅始終面帶微笑,循循善誘。慢慢地,孩子們每個字的發音也有模有樣了。這時,薦雪梅豎起了大拇指,大聲對孩子們說:“你真棒!”

    隨後,薦雪梅點燃蠟燭,放在孩子們面前,讓他們練習說話時的氣息。因為聽力喪失的時間久了,孩子們對說話時吐氣的輕重無法準確把握。有的孩子以為自己在說話,可是聲音太輕。薦雪梅挨個教他們正確地呼氣發聲,告訴他們正確發音時,呼出的氣要把前方的蠟燭吹滅。

    一上午的時間在不知不覺間過去了,薦雪梅回到了辦公室跟記者聊了起來。她依舊溫暖的笑容裏,藏不住疲倦的神色:“我呼吸道有毛病,沒辦法。可上課的時候還是得堅持。只有大聲發音,孩子們才聽得見、聽得清、學得快”。

    “很多聾啞人其實並不是生下來就聾啞。只是因為生下來發生聽覺障礙,自己也沒法對所說的話進行修正,久而久之也沒有了說話的意識,導致又聾又啞。長時間聽不見聲音,對各種聲音的認識就喪失了,在藉助助聽器或人工耳蝸之後,即使能聽見,可他們仍習慣性地不用耳朵,而更多的借助視覺和觸覺。”薦雪梅告訴記者,“我們所要做的,就是讓他們先能聽到聲音,建立直觀的認識,培養他們聽的習慣,再訓練他們開口說話,直到康復。”

    這些年來,薦雪梅已先後幫助一百多名聾啞兒童回歸有聲世界,順利地走進小學、升入中學;家長們燃起了鞭炮,送來了錦旗。薦雪梅打心底為自己高興,因為她的工作得到了認可,她的努力沒有白費,她心裏一塊塊石頭終於落了地。

    伴隨而來的,是啟言聾兒語訓部的蓬勃發展,愛的溫暖也在這裏洋溢。2010年,啟言聾兒語訓部被認定為“中殘聯貧困殘疾兒童搶救性康復項目”的安徽省定點康復機構,次年又被評為“全省社會力量開展殘疾兒童康復工作先進單位”。“做語訓中心真的很累,可是看到孩子開口說話,看著他們走進小學、中學,和正常孩子一起上學、生活,我就覺著,值了。”薦雪梅笑著,眼睛又濕潤了。2008年,薦雪梅被評為濉溪縣“精神文明先進個人”。2013年,薦雪梅獲助人為樂中國好人稱號。薦雪梅堅持用愛心、耐心、恆心換回了300多名聾啞兒童開口說話,告別手語,被譽為“啟言天使”。

    無聲、有聲。孩子們的人生,真的可以因愛而改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莉娜手語工作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