聾啞人探魔星的故事(圖)
2006-09-28 23:34:35 宣煥燦
 













圖1:英仙座與仙女座的神話故事
  1764年9月17日,英國天文學家古德里克(J.Goodricke)生於荷蘭格羅寧根。父親是一個英格蘭鄉紳,攜妻在荷蘭格羅寧根任外交官時生下了他。他度過了很短暫的快樂幼年時光,接著一場突然降臨的大病使他變得又聾又啞。但他不向命運之神低頭,8歲求學於英國蘇格蘭愛丁堡一所聾啞學校。14歲進入英格蘭沃靈頓學院,克服生理缺陷帶來的困難取得了優異的成績。 

  這位聾啞人是狂熱的天文愛好者,也是一位熱衷於觀測變星的非專職天文學家。他最出色的一項成就是對魔星光變週期的觀測。所謂魔星就是英仙座β,中名大陵五,它是一顆著名的變星,有關它和它周圍的星座有一個十分有趣的神話故事。

  在希臘上神話中,女妖墨杜薩(Medusa)頭上不長頭髮,長的是一頭的毒蛇,她還有一種神奇的魔力,誰直接看見她的臉,誰就會變成石頭。英雄珀耳修斯(Perseus,英仙座用它命名)奉命去殺死這個妖魔,他設法不直接看她的臉,而是趁她熟睡時,從攜帶的發光盾牌的反光中看準她的形象,一刀把她的頭顱割下,放在身邊的革囊裏。歸途中他突然看到美麗的公主安德洛梅達(Andromeda,仙女座用它命名)被鎖在突出於大海中的懸岩上,從海面上正游來一頭妖怪想吃掉這位美女。珀爾修斯上前和妖怪大戰,最後拿出墨杜薩的頭給妖怪看,於是妖怪立即變成了石頭。後來。珀爾修斯娶了這位公主為妻,最後兩人又被提升到天界,成為英仙星座和仙女星座。在這個希臘神話故事中,魔星英仙座β便是女妖墨杜薩的頭,因為她有神奇的魔力,所以它的亮度老是在明暗變化著。 

  上面所說的魔星的變光當然只是一個神話,古德里克要弄清楚的是,魔星的光度究竟如何變化,它的光度為什麼會不斷變化。他夜復一夜地認真觀測,於1782年11月測出了魔星的光變週期為2天20小時45分,與今測值僅僅相差4分鐘。根據光度變化的情況,他還大膽地推測這是一顆食變星,由於組成魔星的兩子星在不斷互相繞轉,週期性地互相掩食,才產生了週期性的光度變化。雖然他的見解得不到同時代人的贊同,但後來進一步的研究證明他的推測是正確的。1783年5月,他給英國皇家學會寫信公佈了上述發現,他的這一發現使他榮獲了該年度英國皇家學會頒發的兩枚科普利獎章中的一枚。 

  





圖2:古德里克推測魔星的變光是由於組成它的兩子星
週期性地互相掩食造成的

在這以後的3年中,他又發現了兩顆重要變星,即天琴座β(中名漸臺二)和仙王座δ(中名造父一)。這是兩顆十分重要的變星。特別是後者,是造父變星的典型星,造父變星在確認河外星系的存在中曾起過重要作用。由於這些發現,他在不足22周歲時就被推選為英國皇家學會會員。 

  然而,命運對他來說真是過於嚴酷,正當在變星研究方面接連不斷地取得成果時,死神又向他伸出了罪惡的手,在當選為英國皇家學會會員僅僅兩個星期後的一天,即1786年4月20日,他就長眠在綠草下了。雖然他的一生既坎坷又短暫,然而他的不朽貢獻已使他永遠名留青史,他不愧為天文學發展史上變星和天體光度測量的先驅。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莉娜手語工作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