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甸社工利曉雯(左一)自費學習手語,輔導聽障家庭,並關懷多重障礙孩子的弱勢家庭。
以下新聞來源: 【2007/10/12 聯合報】
【聯合報╱記者凌珮君/高雄報導】
記者凌珮君/攝影
「聽到3歲還不會說話的小女孩第一次開口叫我『阿姨』,真的好感動。」25歲伊甸社工利曉雯對分配到輔導的家庭,像家人般關懷,自費學手語與聽障家長溝通,並成功打開有嚴重社會退縮傾向的家長心防,宛如「社工版」的「開朗醫師奉達熙」。
韓劇「開朗醫師奉達熙」中的R1女醫師奉達熙,以真心關懷說服病人接受手術治療。
71年次的利曉雯在伊甸基金會高雄市服務中心擔任社工兩年,專責輔導旗津和鼓山區的通報照護家庭,她發現有很多弱勢家庭並不曉得可以申請社會資源補助。
她說,旗津蘇姓夫婦都是聽障,一雙兒女聽覺神經正常,但大女兒因未能接受外界語言刺激,到3歲還不會說話,她前往輔導後發現,夫婦還以為孩子大了自然就會講話。
為了與夫婦倆溝通,她自費學手語,並「說服」蘇媽媽讓3歲姊姊上幼稚園,才開始牙牙學語。當她聽到小女孩叫她「阿姨」,「一切辛苦都值得了」。
另,旗津朱姓婦女有嚴重社會退縮傾向,丈夫在外打零工,收入不敷一家六口生活,4名子女中長子是重度智障,3女是多重障礙,小兒子才一歲。
利曉雯發現,朱姓婦女的父親常向她索錢並毆打她,使朱婦對外人相當排拒。她第一次到訪,朱媽媽低頭不語,碰了軟釘子,但她不死心,第二次帶了五穀米、燕麥粉拜訪,剛好朱婦的子女爭著要媽媽抱,她幫忙抱起小女孩,小女孩也向她撒嬌,朱女才願意說話。
有回朱婦生病,利曉雯帶了雞精去探望;多重障礙的小女孩突然生病掛急診,利曉雯也幫忙帶去醫院,朱婦在醫院終於感動地哭了,也傾訴她的痛苦。
「好累!很想帶著孩子一起解脫」,利曉雯不但即時勸阻,也協助整合伊甸、世界展望會和家扶中心資源,幫助4個孩子就學、就醫。讓原本對生命失去希望的朱婦重燃生機。
伊甸高雄市服務中心副主任蘇旆玉說,部分社工碰到拒絕接受輔導個案可能照當事人意思結案,利曉雯能深入家庭感受當事人的求救信息,熱忱令人佩服。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