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59 2010-10-12
經常有報道說聾人或盲人的其他感覺器官有增強的能力,但直到現在,沒有人能解釋如何會這樣以及爲什麽會這樣。西安大略大學的研究人員在大腦與精神中心Stephen Lomber的帶領下已經發現,增強的視覺能力與大腦中通常處理先天聾貓聽覺訊息的大腦重組部分有種因果關系。研究結果刊登在《自然神經科學》上,爲聾人大腦中可能發生的可塑性提供了深刻見解。
貓是唯一一種除人之外可能生來耳聾的動物。使用先天聾的貓以及可以聽見的貓,Lomber和他的團隊表明,在聾貓中只有兩個特定的視覺能力增強了:在外圍區域的視覺定位以及視覺運動檢測。他們發現,部分聽覺皮層通常會撿到周邊的聲音以提高視力,因此研究人員得出的結論是:功能不變,但從聽覺轉換爲視覺。
“大腦是非常有效的,而且不讓閑置的空間浪費,” Schulich醫學牙科學院的生理藥理系和社會科學心理學系副教授Lomber說。“大腦以增強某些功能來對失去的感覺進行有益的彌補。例如,假如你聽不見,你將獲利可通過余光看到從遠處開來了一輛車,因爲你無法聽到那輛車從側面接近;同樣你也能夠更加准確地測出事物移動的速度。”
Lomber和他的研究小組正在探索如何區別聾人的大腦和聽覺正常的人的大腦,以更好地理解大腦如何操作耳蝸。如果大腦已經給自己發出信號去彌補缺失的聽力,聽力恢複後又會發生什麽情況呢?“我用的類比是,如果你沒有用自己的小屋而是借給朋友用,那個朋友爲了舒適,可能會重新安放家具再住進去。他們可能不會只是因爲你已經回來了就離開,” Lomber解釋道。
他還計劃進行一項研究,以探究這些變化在曾經能聽見的人的大腦中是不是也會發生,抑或聽覺經驗會阻止這些變化的發生。
本文版權歸 醫藥日報 所有,英文原文由 西安大略大學 提供。
聾啞人視覺觸覺較敏銳
用加工聲音信息大腦部分看物體
本研究負責人、西安省大學神經學家洛伯(Stephen Lomber)解釋說:「大腦中有相當大一片區域加工聲音信息,若該區域永久性無法接受聲音信息,不會令加工信息能力浪費,因為大腦是效率相當高的結構。」
洛伯領導的科學家小組通過對貓實驗之後得出結論,負責周邊聽覺與識別聲音方向的聽覺中樞的工作重新調配,從而,聾啞人具有更精確的周邊視覺,以及對視像移動的感受性更高。
該研究報告將於周一發表在「自然神經科學」(Nature Neuroscience)上。
人們長期以來注意到,天生聾啞人在諸如視覺與觸覺之類的其他感覺上比較敏銳。
這一研究可以解釋,為何替天生聾啞人移植耳蝸的效果並不好。
因為他們的大腦聽覺中樞忙於加工視覺與其他感覺信息,無法識別新的聽覺刺激。資料來源:星報
引用: http://news.singtao.ca/vancouver/2010-10-11/canada1286785055d2781517.html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