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彩娟 李小龍
1
在恩平市東安鎮,有一對聾啞人夫婦,丈夫叫梁春文,妻子叫梁美葵,他們的自強不息,他們的善良孝順,他們的和諧恩愛,在遠近傳為美談。
模樣長得好,又特別愛笑,卻是先天性聾啞
1958年5月,在恩平市橫陂鎮勝住里,有個可愛的小男孩呱呱落地,這個小男孩便是梁春文。年幼的梁春文很愛笑,模樣也長得好,人人都喜歡逗他。漸漸地,父母卻發現,大人在小春文面前逗他玩,他咯咯地笑得甚歡,而在他后面拍掌,他卻置若罔聞,多次試驗,都是如此。父母忐忑不安地把孩子帶到醫院檢查,診斷結果出來了:先天性聾啞!父母如雷轟頂,潸然淚下,悲涼的嘆息聲中透著對孩子人生之路的擔憂。
收拾好心情,父母以正常的心態面對梁春文身體的缺陷,給予他無微不至的關懷,而這種關懷不僅是身體上的,更是心理上的。
殘疾人常常要面對的是父母親人失望的眼神、旁人冷漠的面孔,因身體不健全,殘疾人的生活本就艱辛,若再加上世人的白眼,便會挫傷其生存的意志。梁春文的父母意識到這些,一直給予他無私的愛。
2
父親將8歲的兒子送到臺山的聾啞學校求學
如今的梁父,已是八旬老人,他告訴筆者,兒子身體上的“弱勢”已不可改變,但可以通過盡可能的教育,使兒子爭取正常的發展機會。
8歲時,看到村里的同齡人背著書包上學去,梁春文表示自己很想讀書。時為上世紀60年代中期,農民生活艱苦,通訊設備不發達,想聯系一間聾啞學校談何容易?但兒子渴望知識的眼神觸動了父親的心。梁父多方奔走,幾經輾轉,找到廣州聾啞學校,但該校只招本市學生。梁父不氣餒,后經親友多次聯系,終于聯系上臺山聾啞學校,當時已開學1個多月,剛好還有一個名額。家人欣喜若狂,馬上啟程,坐船渡海到那扶,再星夜兼程步行至臺城。一個年僅8歲的孩子,就這樣離開了父母,開始了獨自異鄉求學的歷程。
梁父告訴筆者,當時一位下鄉干部問他:“生活這么困難,孩子都聾啞了,你為什么還要送他上學呢?”梁父說:“孩子都不會講了,也要爭取會寫啊!”一位慈父,基于這清醒的認識,為孩子鋪開了今后的人生之路。
在聾啞學校上學9年,個中滋味,只有小春文最清楚。梁父對筆者說了兩個細節:一、生活艱苦。父母要撫養6個孩子,盡管聾啞學校是免學費的,僅交伙食費,但梁家要供梁春文上學仍然很艱難,甚至連買文具的錢也拿不出來。有一次,小春文的表哥途經臺城,去看望他。小春文舉起短短的一截鉛筆比劃著,表哥會意了,馬上給他買了支鉛筆,還給了他一塊錢,小春文眼睛紅了,他何嘗不知道家里的艱辛呢?二、求學之路的曲折。每逢寒暑假前夕,聾啞學校的老師便寫信告知春文家,家人便去那扶碼頭等待,接小春文回家。有一次,父母抽不開身,要大哥騎自行車去接小春文,兄弟倆不慎從幾米高的石橋上摔下,連人帶車倒在干了水的河床上,滿臉都是鮮血,兄弟倆又痛又驚,抱頭痛哭。幸遇好心人路過,送兄弟倆去了醫院,父母趕到,看到頭扎紗布的兒子,心疼得泣不成聲。
3
“要靠自己的雙手養活自己,我要過‘健全’的人生!”
接受了9年的學校教育,梁春文不僅掌握了一些科學文化知識,也學會了木工技術,他不愿成為社會和他人的負擔,渴望自食其力,渴望工作。
從聾啞學校畢業回家,梁春文參與生產隊的農業生產勞動,兼做木工,看到兒子手工精巧的木工活,梁父喜不自禁,覺得應讓兒子發揮所長。他打聽到縣福利廠可安排聾啞工人就業,便拉著兒子去見工,后來梁春文如愿進入福利廠工作,制作氣槍槍桿。梁春文悟性強,做事專心,因而槍桿做得又快又好,深受廠方贊賞,便安排他專做出口木器制品。
在福利廠干了6年,梁春文的木工技藝愈加爐火純青,還學會了看圖紙。那時,他手頭有了一些積蓄。他從報紙、電視中了解到國家的改革開放政策,萌發了投身經濟大潮大展身手的念頭。父母知道兒子雖然身有缺陷,但人聰明,很有主見,便尊重兒子的選擇。梁春文用自己省吃儉用積蓄下來的錢在當時的東安鎮買了一塊空地,建了一層房子,購置了電鋸、車床等器材,開始接木工活。梁春文深知自己手工精細、模仿能力強,只要給個圖紙或樣子,便做得八九不離十,適宜做難度較大的木工活,他瞄準了做樓梯扶手的巨大市場。沒多久,“梁春文善做樓梯扶手”的美名遠播,請他做樓梯扶手的商家、客戶多了起來。梁春文為什么能在這么短的時間打開生意的局面呢?當筆者問及這個問題,梁父說:“一是手藝好;二是有誠信。”在采訪期間,梁春文正在給客戶訂做的樓梯扶手打磨、上漆,有條不紊,精雕細琢間,一件精美如藝術品的扶手便誕生了。他謙和地笑笑說,十幾年來,他從沒做過一件客戶不滿意的扶手。梁父說,梁春文的誠信有口皆碑,曾有客戶數錯了錢,多給了他100元,他如數退還,甚至客戶獎勵的錢他也不收。筆者翻看了客戶訂做扶手的記錄本,全寫滿了名字及尺寸。“要靠自己的雙手養活自己,我要過‘健全’的人生!”梁父翻譯著梁春文的手語。
4
在無聲世界里,夫妻倆相濡以沫,使日子寫滿了甜美
有精湛的手藝及自己的工場,來說親的媒人把門檻都踏低了,不少人表示愿意跟梁春文共結連理。他卻有自己的想法,覺得只有同是聾啞人,才不會嫌棄自己,才會相守相伴。
梁春文與妻子梁美葵相識于1992年的春天。梁美葵是恩平市圣堂鎮人,先天性聾啞。經熱心人牽線,美葵上門相親。當時梁春文正在做樓梯扶手,看到這個能干的小伙子,美葵一下子心生好感,梁春文也喜歡這個苗條漂亮的姑娘。通過一段時間的相互了解,這兩個不幸的人結成一對幸福的夫妻。有了愛情的力量,梁春文工作起來更有勁頭了,經常工作至深夜。妻子心疼了,纏著丈夫也教會自己干一些木工活。她忙完家務之后,再給丈夫做幫手,打磨、上漆,樣樣拿得出手,而丈夫也常下廚房,天涼時還搶著洗碗。在無聲世界里,夫妻倆相濡以沫,使日子寫滿了甜美。
一家有兩個聾啞人,家境也并不富裕,但他們的小日子卻過得平淡和諧,羨煞旁人。
婚后,梁春文和梁美葵有了自己的孩子。筆者在梁家時,看到放學后的孩子正在門口玩,快樂的笑聲感染著在場的每一個人。
如今,孩子充當父母與外界溝通的紐帶。孩子對著媽媽笑,用手指一下自己的眼睛,媽媽馬上在地上給孩子畫像,兩代人就是以這種獨特的方式溝通。遇上節假日,一家人還會去公園照相,夫妻倆給筆者翻開相簿,公園、長堤、鰲峰山上都留下了他們的身影,笑容寫滿了臉龐。梁美葵沒上過聾啞學校,有時看電視不太明白,丈夫就給她打手語解釋。
梁春文夫婦對父母很孝順,他們用真情、用真心,營造了一個和諧幸福的家庭。
后記
幸福與金錢有關嗎?不!梁春文一家并沒有什么錢,但他們夫妻恩愛、家庭和睦,為什么?因為,他們在平淡的生活中腳踏實地辛勤勞動,在勞動中體味生活的充實,在勞動中挑戰生活的艱辛,永不停歇自強不息的步伐,去創造屬于自己的人生。是的,面對生活,他們可以微笑,因為他們付出了百分之百的努力,他們比很多正常人更加珍惜生活,珍惜親情、愛情,他們的世界是無聲的,但絕對是多彩的。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