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DWNEWS.COM-- 2010-03-08 20:52:03 --多維新聞


新華網北京3月7日電 回想起自己12年前決定北上學習聾兒康複的決定,全國人大代表、山東省夏津縣精華聾兒語訓希望學校校長袁敬華說:當時冇多想,隻是憑著對村裡聾啞孩子的同情,邁出了辦聾兒康複學校的第一步。
    當年,在家裡騰出的10平方米左右的小屋,自家的桌椅板凳幾乎就是這個學校的全部。“那時候根本冇什麼特殊教育的說法,更彆提扶持政策了。我們全縣都冇有專門給殘疾孩子上的學校。”袁敬華說。
    更讓她覺得難受的是村裡鄉鄰的不理解,一出家門總有人在背後指指點點,還叫她“啞巴老師”,覺得她想讓聾啞孩子開口說話是異想天開。
    “不是冇有想過放棄,但是我如果放棄了,孩子們的一生就冇什麼改變了,又像以前的農村殘疾人那樣,一輩子就這樣過下去了。我就是他們的希望,所以不忍心放棄。”袁敬華說。
    就在這樣艱苦的環境下,袁敬華堅持了好幾年。“1996年,國家普及九年製義務教育,對殘疾兒童受教育也提出了一些要求,有的地方臨時辦了幾所聾啞學校,雖然一些後來也停辦了,但至少讓很多人第一次有了特殊教育的概念,背後說怪話的人少多了。”袁敬華說。
    1997年,學校學生增加到了40多名,艱苦的條件逼得袁敬華寫了一封特殊的征婚啟事——誰能幫她改善學校條件,她就嫁給誰。為此也引起了媒體和社會的關注。“就從那時起,人們真正開始了解我的工作和這個群體了。”
    1998年,在當地政府和社會各界集資幫助下,袁敬華和孩子們搬進了建在村裡的新學校——占地4畝的20間平房。雖然條件依舊簡陋,但至少她和孩子們不用住帳篷了。學校的老師也多了起來,還開設了語訓、聽力、舞蹈等課程。
    2002年底,隨著學生不斷增加,學校又從村裡搬到了縣城。“搬到縣城後,政府、慈善總會捐了一些助聽器、資金,人們的關注逐漸多起來了。”
   
    2004年,國家開始推行“兩免一補”政策,2007年的時候惠及全國,這讓袁敬華和學生家長們感到肩上的擔子輕了許多,再加上這幾年殘聯、民政部門和慈善部門對殘疾兒童的助聽器捐贈和捐款越來越多,袁敬華對把學校辦下去更有信心了。
    讓她更加充滿信心的還有政策支持。前不久公開征求意見的《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專門有一章是關於特殊教育的,提出要到2020年,基本實現地市和30萬人口以上、殘疾兒童較多的縣都有一所特殊教育學校,加大對特殊教育的投入。
    溫家寶總理在今年兩會的政府工作報告中也提出,要加強學前教育和特殊教育學校建設。
    袁敬華說:“溫總理的報告讓我激動不已。這句話能寫進政府工作報告是史無前例的。全國現在有1700多所特殊教育學校,還遠遠滿足不了殘疾孩子的就學需求。殘疾兒童如果不能在合適的年齡段接受特殊教育,最佳時機耽誤了。特殊教育應當是搶救性的,讓孩子們有學上,早日康複,將來能走向社會。”
    現在,袁敬華有了一座建築麵積3000多平方米的教學樓,52名老師,來自全國12個省的200多名學生。從這裡畢業的學生580名,其中部分已經就業了,還有390多名可以在正常學校隨班就讀了。除了


文化課,還有書法、舞蹈、計算機和繪畫,但是 ,她還不滿足,要將自己的特教路繼續走下去。
    “現在學校開設的課程是小學一到六年級的,孩子們上初中就該去普通中學了。現在國家扶持政策這麼好,我想把課程從學前延長到高中,給適合學技術的孩子開一些技術課,讓他們走向社會的時候能直接就業。”袁敬華說。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莉娜手語工作坊 的頭像
    莉娜手語工作坊

    超有趣手語廣角鏡--莉娜手語工作坊

    莉娜手語工作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