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台灣新生報更新日期:2010/10/21 00:07 【記者萬博超/綜合外電報導】



荷蘭萊登大學醫學中心團隊研究指出,聽力異常的孩童如果在新生兒階段即透過聽力篩檢發現,其日後的語言發展、溝通能力、在校表現等指標,較稍晚才檢測出聽力異常的孩童為佳,相關研究刊登在20日出刊的《美國醫學會期刊》(JAMA)。



荷蘭萊登大學醫學中心研究人員表示,雖然各國大都推行新生兒聽力篩檢,但其確實效益以往沒有強有力的研究證實。萊登大學醫學中心以荷蘭幼童為研究樣本,發現聽力異常的孩童在新生兒階段即透過聽力篩檢確診,其語言發展、溝通能力、在校表現追蹤至3-5歲為止,優於9個月大時透過聽力篩檢發現異常的同齡孩童。不過此研究限制在於樣本並非隨機抽樣及過度依賴孩童父母的反饋等。



目前各國幼童聽力障礙篩檢政策多認為,輕、中度聽障的嬰兒若未於6個月大前確認診斷及給予必要的療育,將造成其語言和社會技巧發展明顯遲緩。歐美各國之新生兒聽力篩檢率約90%-95%,新加坡及香港均已近100%。而未通過篩檢者,各國官方協助轉介接受確診,當確認有聽力損失時,安排接受早期療育有助期日後發展。



先天性聽障的早期診斷不易。根據統計,重度聽障的平均診斷年齡為1歲半,輕、中度聽障則為3歲半至4歲,都已錯過語言學習之關鍵時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莉娜手語工作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