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經濟日報 | |
讓視聽障人士以手語動作,透過觸摸及其他感官辨認接收信息 你能想像在失去聽覺和視覺的環境下,如何與外界溝通嗎?香港盲人輔導會正積極向視聽障朋友傳授用觸覺傳情達意的觸感手語,讓他們可享受無阻礙溝通的樂趣。但不為人知的是,原來有份創立這套獨特溝通方法的幕後功臣,是飽歷視聽障礙之苦的陳民安神父。現年 67 歲的陳民安神父 (Father Cyril Axelrod),是全球唯一一位視聽障的天主教神父,他已經為全球視聽障人士服務近半個世紀。生長於南非的陳神父,一生相當傳奇,他一出世便失聰,9 歲才懂得說話,其後更失明,但卻懂得 8 種語言,7 種手語,更擁有多個大學學位。而 3 歲才學懂走路的他,現時足迹更已踏遍五大洋。 感受過與世隔絕的滋味後,陳神父了解到溝通的重要。「透過溝通,可讓社會明白我們的所思所想,並能學習知識,有自立的機會。若子女患有視聽障,希望父母能給予子女信心,鼓勵他們學習手語,令他們可以汲收更多知識,將來就可以回饋社會。」由於聽障,令他需用上 20 多年的時間學習發音和讀唇,不過憑着無比的毅力和忍耐,他完成了大學課程,在會計師樓工作。其後繼續學業,之後回南非為聾人服務達 8 年,期間在當地建立了兩個聾人協會。 但好景不常,1980 年的一個清晨,陳神父從睡夢中醒來後,突然發現自己甚麼都看不見,更由樓梯跌下來。「當時我見到周圍好像有一個框在我前面,我不知發生甚麼事,內心感到很不安,於是去看眼科醫生,醫生向我解釋,我患上了尤塞氏綜合症,視野會逐漸收窄,還說我將來有機會失明,我聽到很震驚,哭了出來,不知自己將來可以做甚麼。」幸而在朋友和醫生的鼓勵下,他振作起來,並學習盲人點字。在 1988 年,陳神父搬來香港學習廣東話發音和點字,為日後創立本地的觸感手語奠下基礎,與此同時,他為澳門的聾人服務。「在澳門,我設立了聽障學童教育中心、澳門聾人協會、澳門聾人體育協會,使澳門的聽障人士從被動、等待援助的態度變成獨立、主動爭取。」 在港期間,他接觸香港盲人輔導會行政總裁譚靜儀,並為本港的視聽障人士的服務提供意見。隨着視野一步步收窄,他發現自己只能看到細範圍的事物,當他人做出動作較大和較闊的手語動作時,他根本就看不到,於是他開始鑽研視聽障人士專用的手語。「 1994 年,我義務為香港盲人輔導會創立一套視聽障人士的獨特溝通方法-觸感手語。這套手語可讓視聽障人士以手語動作,透過觸摸及其他感官辨認接收對方的信息,摒除視覺與聽覺的障礙,與人溝通,從而能接觸外間的世界。」從陳神父的身上,能看到助人自助的精神,他勉勵視聽障朋友,與其自怨自艾,不如積極面對;「與其躲避,不如站出來,告訴身邊人個人的需要,讓他們明白視聽障在日常生活及內心所造成的困擾,教他們怎樣可以與視聽障人士溝通和協助獨立生活。謹記生命是寶貴的,人必須要繼續努力生活下去 。 」 從上文可知,觸感手語是為視聽障人士發展的一套溝通模式,最初原來只有 300 個詞彙。香港盲人輔導會行政總裁譚靜儀說:「由推行至今,已有很多視聽障人士懂得使用當中的簡易語句來溝通,不過限於第一版觸感手語的詞彙不夠多,故此在過去一年我們新增了 250 個詞彙和 80 句句子,經由陳神父認證後就會推出,我們預計新版觸感手語將在本年 9 至 10 月誕生。」 《香港經濟日報》 |
- Sep 21 Wed 2011 10:20
觸感手語傳情達意,助衝破溝通障礙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