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繪畫的聾啞人。
在華夏中專,聾啞人用手語“演唱”《祈禱》。記者王安卓攝
www.yn.xinhuanet.com 2012年09月23日 11:24:37 來源: 昆明日報
聽不到外面的聲音,說不出自己的話語,只能活在無聲的世界裏,聽力和語言的障礙,像一道無形的門檻擋住了他們與外界溝通的路。今日是國際聾人日,本報記者走近聾啞人,記錄他們的困擾與渴望,希望全社會一起關心、幫助他們,這也是建設和諧社會所必需的。因為隨著社會文明腳步的邁進,作為弱勢群體的聾啞人越來越受到社會的關注,但他們無法像正常人一樣交流,如果無障礙環境不夠完善,那將使他們在就醫、出行、學習、生活等方面遇到諸多不便和困擾。
昆明無障礙建設有待完善
人們常說,無障礙設施是一個城市文明的“測量計”,交流和信息無障礙也是重要方面。昆明的無障礙設施建設起步較早,走在西部城市前列。
昆明市無障礙環境建設始于1999年,為籌辦“99昆明世界園藝博覽會”,塑造昆明城市文明進步的良好形象,在進行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時,在城區主要街道和景區同步建設了部分無障礙設施。2007年舉辦的第七屆全國殘疾人運動會成為昆明無障礙環境發展的新契機,舉辦運動會時,曾對5000名青年志願者、導遊、商店及酒店服務員開展了手語培訓。
“十一五”期間,昆明新建居住小區和公共建築均按無障礙設計標準實施建設。昆明市福利院、盲啞學校等特殊學校及養老機構、400余戶特殊家庭實施了無障礙改造,改造了105輛無障礙公交車,50個站臺設置電子查詢係統,各公交樞紐站共設置了80塊電子滾動屏。昆明電視臺6個頻道的新聞訪談、娛樂互動和九成電視劇節目都配有字幕解說,每周手語新聞在黃金時段播出。結合“163工程”,建立起了弱勢群體電信服務保障體係,針對服務行業,市殘聯舉辦了3000余人次手語培訓,市住建局先後完成1400余人次無障礙技術培訓。即便如此,在一個聾啞人的眼中,這個城市的無障礙建設仍有待完善。
看病要有陪同
一天夜裏,聾啞人呂月華突發疾病,來不及告訴兒女,她單獨前往醫院就診。向醫生描述病情時,呂月華比劃了半天,醫生總算知道了她疼痛的部位,可她無法和醫生描述感覺,因為她識字不多,無法和醫生書面交流,急得滿頭大汗,而醫生也十分為難,不知所措。
一些聾啞人無法單獨就診,必須在親友的陪同下才能前往醫院,一旦出現急性病症,則很難得到及時治療。記者走訪了幾家醫院,院方都表示,聾啞人單獨前來看病的情況並不多見,為了這樣少見的情況而聘請手語“翻譯”或是讓醫護人員學習簡單的手語,無疑會增加額外的開支,這筆費用就是個問題;另外,由于醫學專業術語太多,加上與方言類似的區域性差別,短時間內精通醫學手語不容易。
對此,五華區殘聯理事長黃興發表示,醫院可以選派一到兩名導診護士學習簡單的手語,這樣並不會給醫院帶來太大負擔。“手語並不是一門特別難學的語言,十分形象,只要經常運用,普通人也可以掌握。在商業、醫院等服務行業從業人員中推廣手語,可以讓社會各界都來關注,並為聾啞人提供更多的便利。”
車上要有字幕報站
王玉芝退休前是盲啞學校教師,也是一名聾啞人,她反映:有的公交車上只有語音報站,沒有報站的字幕,有的公交車雖然有字幕,但播放的多是廣告。這樣一來,經常乘坐的路線還好,如果不熟悉路線,坐車前就要先看公交站牌,上車後自己心裏數著該坐幾站。一天,王女士收了兩條短信,忙著回復,再抬頭已經搞不清是第幾站了,結果下錯了站。這樣的經歷,不少聾人朋友都有過,雖然是很小的細節,如果公車上有字幕報站,他們就方便很多了。
電視節目要有字幕
聾人朋友也喜歡看電視,但很多電視節目都沒有字幕和手語翻譯,他們只好不停地換臺找有字幕的節目。更多的情況是,聾人朋友看電視就像猜啞謎。
王玉芝表示,2003年,雲南省有了第一檔手語新聞電視節目,雖然每周只有短短的20分鐘,卻讓他們激動不已,希望這樣的節目越來越多,讓廣大聽力和語言障礙的朋友提供了解黨和國家方針、政策,營造“信息無障礙”的和諧氛圍。
除了看電視,聾人朋友去旅遊時也很尷尬,在景區幾乎沒有導遊懂手語,彼此只能用筆來“交談”,很煞風景。遇到有各種講座,聾人慕名前往,卻發現現場沒有手語翻譯,也沒有同步字幕。
手語翻譯員緊缺
手語翻譯員是以手語(手指語、手勢語)、口語為交際手段,在聽障人士與健聽人士間進行傳譯服務。之前,雲南省有資格的手語翻譯人員不超過60人,而聽力障礙的殘疾人卻有63.5萬余人,比例為1比10500,翻譯人員人才緊缺,因此,有資質的手語翻譯人員的翻譯勞務費一般為80元至300元每小時。
與聾啞人接觸很多的黃興發感受頗深,他說,“其實,他們的期望很簡單,就是當自己有一天走在街上、公共汽車上或者是商場裏,遇見聽障人需要幫助時,可以用一點點指尖的溫柔讓他們感到些許溫暖。”
就業:艱難中不斷前行
清澈的雙眼,淺淺的一笑,如果不開口說話,你很難發現劉思是一名聾啞人。
還有不到一年,就讀于華夏中專美術設計的劉思就要畢業了。通過文字交流,她告訴記者,她想從事設計相關的工作,可很多設計公司不願意招收,所以自己想到長春大學學習服裝設計,有了本科學歷,可能就容易找到心儀的工作了,但上大學的費用每年也要幾千元,劉思的家庭情況並不太好,這讓她覺得兩難。
“劉思非常聰明,專業成績並不比學美術的正常學生差,但就因為殘疾,限制了她的求職之路。”老師尹德慧表示,像劉思這樣的情況幾乎是所有聾啞學生都面臨的,聾啞人尋找實習和就業崗位明顯比較困難。
華夏中專招生就業科主任李輝說:“這幾年,來我們學校招聘的企業幾乎沒有與設計創意相關或者提供設計職位的,學校也嘗試過向相關企業推薦我們的優秀畢業生,告訴他們學生可以通過紙筆交流,企業卻覺得,有一些構思創意‘只能意會,不能言傳’,更何況是提筆寫。”
市殘聯就業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2008年7月1日,新修訂的《殘疾人保障法》正式施行,這部新修訂的法律中明確規定,“國家實行按比例安排殘疾人就業制度”,各企業每年必須按比例安置殘疾人就業。但是很多廠家因為聾人缺乏基本的就業技能而拒絕提供就業崗位,他們寧願每年交納高額殘疾人安置就業保障金也不願接納聾人入廠。
該負責人介紹,在眾多殘疾人中,聾啞人的就業形勢不容樂觀,甚至更憂于其他肢殘人群。因為存在溝通障礙,大多數聾啞人都從事內容單一的工作或者是後勤工種,如男性以搬運工、鉗工、焊工為主,女性主要從事流水線普工、縫紉、插花、按摩、手工編織等幾項簡單低薪工作。但近年來,在全社會的共同關注下,很多聾啞人群已經順利就業,並且工作得很好。
目前,全市有33家福利企業,如雲南生物谷燈盞花藥業有限公司,是雲南省重點制藥企業,十多年來,公司每年都要接收幾十名聾啞人,主要負責藥品包裝等流水線工作。公司負責人表示,這些工人雖有殘疾,但工作認真、聰明有悟性,也十分敬業。
不僅是就業,殘疾人創業也得到了政府扶持。為促進殘疾人事業發展,2010年,昆明市殘疾人聯合會、昆明市財政局、昆明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根據《殘疾人保障法》、《殘疾人就業條例》、《昆明市殘疾人就業保障金徵收使用管理辦法》,聯合出臺了《昆明市殘疾人自主創業扶持辦法》。
在一部分人順利進入企業上班的同時,也有不少聾啞人在求職路上反復徘徊,不斷碰壁。有的是自己感覺不合適,如待遇低、工種不適應、勞動強度大等;有的是接收單位不滿意,因為溝通不暢、心態敏感等。
對此,市殘聯就業中心負責人表示,要攻破當前聾啞人就業難的壁壘,既需要社會對聾啞人給予更多的關愛與耐心,也需要聾啞人群自身放寬心態,勇敢地、陽光地走向社會。(記者 李思嫻)
新聞延伸
三措施助聾啞人就業
一是集中就業。昆明市城區有33家福利企業,昆明市殘聯每年都會向這些企業集中推薦安排一批殘疾人就業。
二是分散就業。根據規定,每個企事業要按職工總人數的1.6%安排殘疾人就業,達到比例就免收殘疾人就業保障金,用來扶持殘疾人就業。
三是針對殘疾人創業提供扶持。法定代表人或經營者本人為殘疾人的自主創業實體,新招用殘疾人並為其購買了社會保險,按照每新招用1人扶持800元。取得企業法人營業執照、個體工商戶營業執照,按照標準給予扶持。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