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覺得你聽不到,就像次等人。聽障人士就做粗重的工作,如洗碗、洗車、?車……收入很少超過一萬元。每次聽見他們在外面工作被人罵,你會覺得自己應該做些事?。」?鄭毅敏(Amy)雙耳只聽到90多分貝以上,除掉助聽器,雷聲也聽不到。八年來她帶聾人學美容、修甲、養髮,甚至押上積蓄創業,只希望同路人可以成為專業人士。「有良好的溝通,聾人是有能力。」她以一間「無聲」養髮店,打破大家對聾人的印象。

記者:馮樂婷
攝影︰陳海威、伍嘉亮
剪接:魏利民

 

鑲著金色手柄的藥櫃,空氣間彌漫藥材的香氣,師傅專注地讓每絲髮根沾上泥黃色藥膏。「活髮社是一間聽障社企,提供頭皮護理、中藥染髮、防脫髮等治療。我們的員工都有聽力障礙,包括我自己聽力也較遜。」老闆娘Amy一撥髮,右耳露出黑色助聽器?。

天生弱聽,Amy帶上助聽器聽見的講話聲夾著雜音,她靠讀唇才明白別人說甚麼。「有人在後面嚷:『唔該睇車』,你聽不到、沒反應,常被罵。」丈夫健聽,在中學任教,Amy本來是一名平凡的家庭主婦,照顧兩名女兒,閒時到聾人機構當義工。

「2010年,我兩個女突然要出國念書。」樂得清閒,她卻想起機構的年輕人,常因聽力障礙找不到工作,「他們聽不見,很容易被人欺負。」Amy決定帶他們學些技能,學美容、修甲、養髮,Amy擔當聾人的手語翻譯員。起初,進修學院的職員一口斷定聽障人士不適合報讀課程。Amy不甘心,拜訪辦公室,幸運地遇上機構主席調停,才順利入讀。老師皆讚嘆聽障人士學習迅速,是全班最聰明的同學。「聾人接收不到周邊的訊息,自然很專注於手上的工作。」Amy指這是聾人獨有的天賦。

 

平均月入僅一萬

生為聾人,彷彿只能等待。等一個手語翻譯員、一個不歧視自己的朋友、一個良心僱主相信你的能力。政府統計處2014年曾發表第62號報告書,調查有關香港殘疾人士及長期病患者的人數、社會及經濟概況。當中,「聽覺有困難」人士每月就業收入中位數為$10,000,遠低當年港人收入中位數$14,800。聾人失業率為6.4%,亦遠高於全港失業率3.7%。

Amy把心一橫,跟聽障人士創業,成立「活髮社」,專門為客人修護頭皮。「我們這裡的文化讓人看見,培訓聾人擁有專業後,他有能力,可以無障礙地照顧客人。」

 

聘十三位聾或弱聽師傅

「大家好,我叫星星。」聾人養髮師黃志星雙手做出一閃一閃的動作。他用手語繼續說:「我負責洗頭、染髮和養髮。聽不見,沒關係;最緊要用眼觀察,用腦記著。」他把每個步驟井然有序地記下:客人來到,先微笑,請他進來;接著倒杯水給他、確認療程。弱聽的員工聽力較好,會主動跟客人溝通,再用手語翻譯給聾人師傅。

星星成為養髮師前,在車行負責洗車和打蠟:「當我聽不懂健聽人說甚麼,問他可否寫給我看,他就不耐煩;我做錯,我不明白,看不懂口型。」另一位聾人髮型師張彥德(Duck)亦被質疑不應該從事服務業:「他們(健聽人士)覺得聾人是傷殘人士,應該乖乖地坐在辦公室,對著電腦。但我覺得,每人性格不同。」即使有很多客人找她電髮和染髮,前老闆因為她的聽力,堅持不讓她升做師傅。Amy指有些員工甚至被打,「我們收不到訊息,所以做不好;但別人就覺得是我們能力低。」

「其實跟普通的理髮店沒太多差別,我有時做少少動作好像揭書,他們就明白我想看雜誌。」客人Christy已光顧他們一年,每星期都來一次。「平日去理髮店,師傅洗頭時會不停說話;但他們不會,很寧靜、很舒服。」聾人觀察力強,總在客人開聲前,已經明瞭他們所需。簡單如洗頭,師傅也會按客人的頭皮狀況加以相應的按摩手法。客人舉起一隻拇指,他們開心大半天。「聾人不一定是受助者,他們能幫有需要的客人生髮。」Amy形容他們在這裡找回一份尊重。

客人寄予信任,Amy和一班聾人師傅對自己更嚴謹,每逢星期三會開檢討會和進行培訓。「七年前,客人來染髮,可能三小時都未完成;現在,他們驚嘆我們一小時便做好。」Amy回首最初,凌晨五時起床參加商業「早餐會」找生意;下午除掉高跟鞋,落手落腳替客人洗頭。「普通人創業都困難,何況我們聽不到、講不到。」她仍堅持將十分之七的收入給予師傅,讓他們的工資追上市價。憑著實力,開業兩年,他們最近開辦第二間分店。

嘗過人情冷暖,他們在逆風路上更顯堅毅。問到未來有甚麼目標,星星說:「繼續做,慢慢升上去,不是升職,而是升至有平等的機會。」他希望日後可以開設計公司或洗車場,讓聾人擁有更好的工作環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莉娜手語工作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