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穎芝(中)向蔡明德(右)和陳玉菁(左)撒嬌,夫妻倆更希望孩子日後能聽到他們的叮嚀。(圖:星洲日報)
李文和(右)移交模擬支票給蔡穎芝(前排小女生),左起:陳玉菁、蔡明德、郭錦愛以及戴福霖。(圖:星洲日報)
- 北馬 2010-04-29 11:44
(檳城)他說,希望有朝一日,女兒能親口告訴他,自己的志願是甚麼,同時也希望自己不必再拿著籐鞭時,女兒才願意叫他一聲“爸”。
蔡明德的女兒蔡穎芝今年8歲了,在柑仔園修道院小學就讀二年級,但是,她聽不到、說不到、寫不到,也算不到,因為患有先天重聽。
4歲半仍無法說話
當許多小孩子都在牙牙學語時,蔡明德以為女兒只是學習緩慢,直至穎芝4歲半了,還是無法說話時,他才警覺事態嚴重。
經過檳城醫院詳細檢查以及復診後,醫生建議最好的方法便是動手術,為穎芝裝置人造耳蝸。
不過,蔡明德當時希望通過其他醫療方法,包括尋求中醫協助,治療女兒的重聽,然而始終不見成效。
助聽器很多噪音難適應
雖然穎芝後來有戴助聽器,可是,她對戴助聽器很是抗拒,也因為助聽器出現很多噪音,以致無法帶來實際效果。
到了適齡入學,蔡明德打算讓穎芝報讀聾啞學校,然而,校長認為穎芝並非啞巴,而在聾啞學校只能學習唇語和手語。
最後,他把女兒送入修道院小學,可是,鑒於女兒讀寫算聽都面臨障礙,根本無法跟上學業,此時,蔡明德終於決定讓女兒裝置人造耳蝸。
不過,當蔡明德作出這項決定時,女兒已經錯過了裝置人造耳蝸的黃金年齡,即4歲之前。只是,這一次他不放棄了,因為身邊一位朋友的孩子也患有重聽,且在11歲時才裝置人造耳蝸,但是,效果卻相當理想,加強了蔡氏的信心。
“我在想,當穎芝長大後,若完全聽不到聲音,她要如何照顧自己、如何獨立呢?即使裝置人造耳蝸後,她或許不能像常人般說話,但是,至少她能聽到,對周圍事物有所警惕,那我們做父母的也會放心一些。”
穎芝已開始言語治療,只是她不大愛發言,蔡明德說,只有“威逼”她說話時,她才勉強說出“爸爸”或“我要”的詞句。
雖然曾經聽聞太遲進行手術,將影響手術的成功率,不過,對於蔡明德夫婦來說,即使最終女兒只能達到常人般說話的20或30%,這怎麼都好過完全聽不到、說不出。
裝耳蝸手術費11萬
蔡父尋求捐款
目前,檳州只有一所私人醫院有提供人造耳蝸裝置手術,蔡明德向院方瞭解後,獲知手術費達11萬令吉,這也令蔡明德深感束手無策,因此便於3月開始尋求公眾捐款,協助女兒完成心願。
蔡明德從事傳銷行業,太太陳玉菁則是一名家庭主婦,夫婦倆育有穎芝以及一名5歲的兒子,而第3個愛情結晶也將在今年6月出世。
他早前通過《光明日報》協助,目前已籌獲1萬8000令吉,另有慈善團體捐助6000令吉,同時也獲得親朋戚友捐助約4000令吉。
修道院小學在獲悉蔡明德尋求社會援助為女兒籌款後,也發動全校展開籌款運動,在獲得董家教3大機構、校友會以及修道院中學的大力配合下,總共為穎芝籌獲了1萬2000令吉。
手術費仍不敷7萬
這也意味,目前蔡明德已籌獲4萬令吉,仍不敷7萬令吉。
修道院小學、中學聯合董家教以及校友會週三(4月28日)移交這筆捐款予蔡穎芝,出席者包括了董事長李文和、董事方振忠、家協主席戴福霖、理事談韋良、校友會主席江陳映雲、修道院小學校長郭錦愛以及中學校長程麗仙。
李文和:助穎芝正常生活
盼團體善心人施援
李文和在新聞發佈會上,吁請慈善團體與善心人士伸出援手,協助穎芝擁抱聲音世界,讓她能聽得到教師的教導,也能和學生一起談天嬉戲。
郭錦愛則說,雖然穎芝聽不到,不過,卻是個乖巧的孩子,若能讓這孩子聽得到,日後必能跟上課業的。
修道院小學目前也協助處理蔡穎芝的籌款事宜,公眾人士若有任何疑問,可聯絡校方(04-2272502)。
星洲日報/大北馬‧2010.04.28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