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馮樂婷
攝影︰伍嘉亮、陳海威
剪接:魏利民

 

「我差不多每星期就來一次。」Christy一直想用中藥護理頭髪,一年前,經朋友介紹來到這間聾人養髮店。四面皆鏡,方便聾人師傅看客人的口型和表情;門鈴亦特設顯示屏,讓他們聽不見鐘聲也看到人影。「平日光顧理髪店,大家洗頭的時候會不停說話;但他們不會,只會很專心地替你洗頭。」Christy躺在櫈上閉目養神,師傅何耀威(阿威)為她仔細按摩頭皮。除了風筒聲和水聲,養髪店份外寧靜。

每當有客人進來,師傅會接過衣物,請他坐下,遞上一杯清水;弱聽的同事拿著字卡,跟他確認療程,再用手語翻譯給聾人師傅。Christy不懂手語,卻從未有溝通困難。「你做少許動作,他們已經明白。基本上我每一個需要,他們都照顧得到。」她向阿威做了一個「讚好」手勢,阿威害羞地點點頭。

 

養髪療程包括清潔毛囊、營養染髮、刺激毛髮再生等,整整一個半小時,客人和師傅默默發掘溝通的方法。「我用手機打字,給他看,他再用手機回覆我。」另一位客人Esther不時跟聾人師傅黃志星(星星)閒話家常:你吃不吃飯、老婆煮了飯、你好像瘦了……電話的備忘錄記載了一次又一次的對話。

有時候,星星還會教Esther手語,將手環繞面部畫一圈再擺出「讚好」手勢,代表「靚」。Esther開心大笑:「他讚我的兒子漂亮!」Esther又教星星說話:「第一個字,我;第二個,愛;第三個,你。」星星嘗試跟著她逐個字發音。「他其實聽不到,主要是看口型。」只要口型清晰,聾人都能讀唇,看懂一些常用的句子或者詞語。一間小小的理髮店,打破了聾健兩個世界的隔膜。

 

「因為香港要話頭醒尾,每個人都很趕,沒人有耐性停下,跟你慢慢說、慢慢寫。」天生弱聽的老闆娘Amy坦言聾人在外面工作,不時被看為次等人,只能做粗重工作。「我們收不到訊息,便辦不到事,別人誤會我們能力低。有良好的溝通,我們是有能力。」這亦是她八年來帶著聾人學養髮、美容、修甲,甚至押上積蓄創業的原因。

遇過好心人借出場所,也嘗過被無故賣盤而寄人籬下,他們兩年前終於掛起自己的招牌,成立這間聾人養髮店。「現在有Whatsapp都解決了八、九成的(溝通)問題。」Amy繼續笑著道:「有時一個、半個客人打電話來,這裡的客人會幫忙接聽​。他們會說自己都是客,之後哈哈大笑。」記者採訪當日亦當了「接線生」,原來一些新客人沒想到聾人不能接電話,打來約時間。

每次客人完成療程,Amy都會親自替他們檢查頭皮,分析健康狀況和注意事項;客人離開時,聾人師傅又會細心地抽出夾在外套裡的頭髮,替他們整理一下髮型。「其實是圈子的問題,當我跟他們溝通、了解後,發覺他們跟我們一模一樣,沒甚麼差別。」客人Christy甚至覺得,他們比自己更勇敢、更能幹。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莉娜手語工作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