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市琺瑯廠景泰藍的製作車間裡,33歲的青島姑娘袁婷,雖然學習製作景泰藍的時間只有四年多,卻被這門技藝深深地吸引著。與其他技師不同的是,她是一位聾啞人,曾經參演過《千手觀音》。這雙特別的手,曾經帶來的成績斐然,國人無不知曉。如今,這雙手做的是國粹景泰藍。這其中,袁婷又收穫了哪些故事?
說實話,這次採訪袁婷,我們著實費了一番勁——在溝通每個採訪問題時,彼此都是將字打在手機上來進行。雖然採訪無聲,可是袁婷的幾句話還是禁不住讓人回味。她寫道,她的人生並不完美,這輩子會錯過太多的精彩,但希望景泰藍能永留心中。跳舞要走心,做景泰藍亦如此。
曾參演“千手觀音”
袁婷從小就生活在無聲的世界裡。7歲之前,她一直和外公生活在青島。大學畢業後,袁婷在印刷廠做過會計,也在歌舞劇院當過演員,她一直在通過努力證明自己。
2008年北京奧運會,中國殘疾人藝術團要招演員,為殘奧會準備節目。袁婷知道這個消息後想報名參加,她單位的領導和同事們都很支持,經過選拔她成功入圍。入選後緊接著就是馬不停蹄地學習和排練。
那段時間,她參加排練了兩個節目,《永不停跳的舞步》和《千手觀音》。由於沒有舞蹈功底,身體比較僵硬,她練起來自然要比別人多吃不少苦。不過這些付出袁婷覺得很值得。也是在這一年,她收穫了自己的愛情。此時景泰藍,也悄無聲息地走進她的生活。
與景泰藍結緣
2011年,袁婷嫁到了北京。有一次,一則幫助殘疾人就業的廣告引起她的注意。廣告上的主人公恰巧是愛人的同學,她當時正在從事的就是景泰藍製作。袁婷覺得這份工作很適合自己,和家裡商量之後,她報名來到了北京琺瑯廠。
景泰藍的製作過程相當複雜。從制胎、掐絲、點藍、燒藍、磨光、鍍金環環相扣,每一道工序都無比精細。比如,製作一件最普通的景泰藍都需要7至8個人輪流完成;如果要製作重器,那就需要幾十個人甚至上百人。更嚴苛的是,每一道工序不能出現一點瑕疵,否則整個流程將功虧一簣。景泰藍考驗的不僅僅是一個人的製作水平,更是整個團隊的配合和默契。
如此精緻的工藝一下子讓袁婷著了迷,可學藝的過程也讓她吃盡了苦頭。當時在製作車間裡,掐絲這門工序最缺人,袁婷進廠後,跟著師傅們學掐絲。袁婷的師傅叫閆坤,在琺瑯廠里幹了一輩子的掐絲工藝,是這門技藝的頂尖大師。對景泰藍,閆坤也經常向袁婷傳授自己的理解——這是一門靜心加耐心的活兒,既能體會其中的文化精髓,又能磨煉自己的心志。尤其是掐絲這門工序,銅絲細短,構圖複雜多樣,需要一點點把它粘在胎瓶上,眼睛時刻要高度凝聚,稍微有些干擾可能就會走神粘錯,這也是景泰藍的精髓所在,毫釐不差。
由於無法用語言和師傅溝通,學藝初期,對於師傅講的,她只能通過唇語和書面表達來理解,很多技巧她都要再消化。師傅對她也更加的耐心,一點一滴地教授她全部的技巧。雖然自己是個殘疾人,但是袁婷相信,一件用心的作品,是會“說話”的。
希望將來自己也帶徒弟
去年1月份,世界上最大的景泰藍大瓶在北京市琺瑯廠院內完成了“合體”。這件花費了大量人力、物力、財力的“大傢伙”,是匠人們歷時一年精心創作完成的鉅作,袁婷也是這個製作團隊中的重要一員。
據她回憶,因為這件“大傢伙”體形大,當時的製作車間都是臨時搭建的,環境也不好,夏天棚子裡又熱又燥,蚊子還多,她們掐絲組圍著這件“大傢伙”,架子上下都是人。瓶子的紋樣是纏枝百花造型,其中穿插多姿的百鳥,要保證兩個瓶子上的花紋完全一致,因此製作極為複雜,所有人都放棄了周末休息的時間,最後通力完成了這件巨作,向世界展示了中國高超的手工藝水平。“過程雖然很漫長很辛苦,但是看到成品後大家都很自豪。據說這件'大傢伙'準備挑戰世界吉尼斯紀錄,我們都很期盼。”
現在,袁婷可以獨立去完成掐絲的工序。她的想法很簡單,在現在正當年的時候,好好學習景泰藍製作技藝,總有一天,她也能像師傅那樣,可以有自己的徒弟,可以讓更多的人知道景泰藍,可以讓這門技藝一直延續下去。J015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