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王繼鋒除教授手語詞彙,亦會加插簡單手語對答
除了關注本地的手語發展,王繼鋒亦到過內地多個城市交流,甚至遠赴日本和韓國,接觸當地聾人社羣。數年前一次到訪內地,更讓他成功為本港手語“尋根”,成為他的一段難忘回憶。聾人對手語傳譯需求甚為殷切,然而王繼鋒慨歎,本港幾十年來在這方面的發展仍落後於週邊地區,日本政府對手語的重視,值得港府借鏡。
目前世界各地已知的手語種類達過百種,數量之多與各國語言無異。五十年代起,大批內地人遷移來港,把內地手語亦一併帶來,之後隨?社會變化,逐漸發展成香港手語。王繼鋒表示,本港手語源於上海及南京,自己數年前到上海交流,參觀一個由當地聾人經營的地下賭檔時,以香港手語與年長聾人溝通竟全無障礙,笑言“以為自己身在香港”。他説,能為本港手語尋到根源,感受相當震撼。
自香港迴歸祖國後,兩地交往愈見頻繁,香港手語也再次受到內地手語的影響。王繼鋒自1993年起成為特區政府司法機構註冊手語傳譯員,近年需要處理較多與內地聾人有關的案件,稱同一個手語動作,兩地聾人會有不同解讀:譬如把食指成?狀,放在下巴,本地手語解釋為“有”,但內地則代表“酒”,因此自己亦要與時並進,對內地手語有所掌握。
除了 走訪內地聾人社羣,王繼鋒亦曾到日本多個城市交流,包括大阪、京都和東京。當地手語發展之完善,令王繼鋒相當嚮往──每年出版刊物更新手語詞彙、公共廣播媒體製作手語新聞、手語傳譯培訓及考核制度嚴謹、由擁有專業資格的聾人擔任心理輔導員……他認為,一個政府對手語的重視,對聾人羣體的人文素質影響很大,“反觀香港政府對聾人手語的重視甚至及不上內地。”
倡資助閃燈代有聲門鈴
他期望,本地教育工作者能正確理解聾人手語的語言特性,使手語發展走上正途,同時減低聾人在學習、理解、表達、社交等方面的障礙;又建議政府針對聾人的生活安全所需,提供財政資助。例如以閃燈門鈴及視像對講系統,取代有聲門鈴及居所大堂入口的訪客對講系統,或於居所內加設火警閃燈訊號等輔助設施等。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