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2月18日 07:38:40 作者:瞭望》新聞週刊 來源:瞭望》新聞週刊 

 

涉2.3萬戶項目緣何擱置

“舊房已拆除,新房尚無影”,“中央給這幾年列入計劃的項目配套資金都下來了,但現在還睡在集團賬上”

文/《瞭望》新聞週刊記者

記者近日調研發現,隨著近年來棚戶區改造的大力推進,財政實力薄弱的國有林區,在進一步推進棚改建設和在水、暖、氣等管網及道路等配套設施建設上,面臨著較大的資金壓力。尤其是東北地區的大小興安嶺國有林區政策性減伐或停止主伐後,收入急劇下降,棚改持續推進有壓力,一些項目甚至擱置幾年仍難推進。

資金普遍“小馬拉大車”

記者在黑龍江、內蒙古調研時了解到,各國有林區對下一步推進的棚改目標非常明確,但普遍反映資金壓力巨大。

“加上非集中連片的,伊春市還有10萬戶需要棚改。”伊春市委書記王愛文說,“伊春市財政收入規模小,主要用於保運轉、保工資、保民生,這兩年政策性全面停止主伐後,財力更加緊張,‘小馬拉大車’,資金面臨很大壓力。”

根據國家政策,為保護生態,從2011年起,黑龍江大小興安嶺林區全面停止主伐;內蒙古大興安嶺林區大幅調減採伐量,逐步停止天然林主伐。

內蒙古森工集團(大興安嶺林管局)常務副總趙寶軍說,2011年林區木材產量被調減到110萬立方米,不及10年前的1/3,資金收支壓力大。“內蒙古大興安嶺國有林區棚戶區改造已累計開工10.7萬戶,資金配套這塊就配進了11.9億元,其中抵押貸款了7億元,同時融資也越來越困難。”

採訪中,國有林區普遍反映上級資金到位慢,影響工程的啟動和工期進度。王愛文告訴記者:“伊春普遍是建設單位墊資棚改,墊不起的就等著國家資金到位,而每年4月至10月是東北最好的施工時間,央補一般在9、10月份才達,11月份就要封凍了,工程一停就隔一年,不僅延長了工期,還增加了過渡安置費等成本,建議每年開春後先預撥部分資金。”

工程路網配套尤其是後期供暖負擔很重,這是國有林區普遍強烈反映的問題。趙寶軍說:“林區供暖期至少七個月,供暖成本大約每平方米七八元,收職工2元後要補五六元,現在每年貼1億多元,而這還不包括供暖設施的投入。經測算,等改造完15萬戶每年將承擔2個億的供暖補貼,建得越多貼得越多。”內蒙古綽爾林業局副局長宛晨說:“過去企業內部的熱電廠給10萬平方米的供暖,棚改後供暖面積達24萬平方米,局裏每年貼200多萬元,還要看煤價漲不漲。”

涉2.3萬戶棚改項目遭遇擱置

在採訪調研中,記者了解到,與伊春市“政企合一”不同,內蒙古森工集團(大興安嶺林管局)及下屬各林業局與屬地政府均“政企分開”,致使棚改在整體推進中存在土地、稅費減免、配套設施建設等政企協調難的問題。因此,幾年來累計超過2.3萬戶林區棚改項目遭遇擱置。

趙寶軍說,林場(所)在撤並過程中產生的林區職工需要異地安置至中心集鎮。考慮到林區職工為國家林區事業作出了貢獻,但長期生活在深山難以享受城市醫療等公共服務資源,為徹底提高他們的生活品質,森工集團通過與中央部委、屬地政府大量協調,選擇在呼倫貝爾各中心集鎮開建異地安置點,各林區居民可以自由選擇安置點。

2009年,內蒙古森工集團在集團總部所在地的縣級市牙克石市異地安置了來自13個林業局的4845戶居民,棚改房由政府代建後再由企業回購,項目進展順利,受到群眾歡迎。61歲的孫良斌就是2010年從400多公里外的滿歸林業局退休安置到牙克石的,“我兩個孩子還在滿歸上班,年紀大了,在牙克石看個病啥的方便,感謝這個好政策。”

2010年,異地建設計劃4235戶再次委託牙克石政府建設,森工集團與牙克石市政府還簽訂了協議,由市政府負責規劃、拆遷、建設,森工集團按照協議回購,計劃2011年12月31日交付使用。但是,政府推進過程中,因項目土地開發價值低無開發商投標等進展不順利,至今還有2631戶沒開工,已開工的1604戶仍未完工。

記者採訪了解到,內蒙古大興安嶺國有林區2010年至2013年在牙克石市、海拉爾區、扎蘭屯市、根河市等地進行異地建設計劃是3.15萬戶,但至目前,加上各林業局及林管局局址項目,總共約2.3萬戶棚改項目尚未開工。一些群眾多年處於“舊房已拆除,新房尚無影”的境地,意見較大,信訪時有發生。趙寶軍坦言,“中央給這幾年列入計劃的項目配套資金都下來了,但現在還睡在集團賬上。”

在屬地政府代建進展緩慢的情況下,企業想自己建,但在土地、稅費減免、配套設施建設等方面與屬地政府協調“不暢”,這是項目進一步擱置的直接原因。趙寶軍說,“伊春‘政企合一’,土地自己說了算,費用減免自己定,我們不行,這些政策我們得去爭取。牙克石要我們按40萬元/畝購買土地,比呼倫貝爾市中心位置的海拉爾區給我們的24萬元/畝的地價還貴,企業壓力很大。”

在2.3萬戶未開工項目中,牙克石市約1.3萬套。牙克石市住建局局長張滿澤面對記者採訪時表示,2014年想啟動包括林區項目在內的大約2萬戶棚改項目,預計配套20個億,但政府財力有限,資金壓力巨大,具體如何實施還沒定。

困難群眾負擔沉重

記者發現,儘管各地林區在棚改安置過程中出臺了很多惠民政策,但是,由於林區職工收入普遍較低,生活積蓄少,尤其是近年物價上漲,建築成本增加,個人出資部分增加明顯,群眾負擔加重。

伊春市翠巒區林業局副局長李傳程介紹,各林業局因效益不同政策鬆緊度不同,但總體而言棚戶區居民中困難群眾的比重較大,相當部分在支付房屋結構差價及裝修入住費用時有困難,為此,翠巒區推出特困戶50平方米以內超出回遷面積部分可進行產權共用、有收入保障前提下樓層結構差價可“打白條”的優惠政策,結果,有1/3的群眾“打白條”。趙寶軍介紹,目前內蒙古大興安嶺林區職工收入低,平均年工資是2.89萬元,為屬地平均工資的60%。

家住內蒙古牙克石市民生安置小區26號樓的孫樹林今年68歲,在庫都兒林業局新賬房林場小學從教40年,因為是大集體工,退休金只有每月1200元,老伴是聾啞人,沒有工作收入。他告訴記者,這套47平方米的一室一廳,平均每平方米600元,共花了2.8萬元才拿到手,然後加上簡單裝修,為此背上了3萬元的欠款,至今還欠著1萬多元。

棚改安置個人出資部分隨物價逐年上漲也加重群眾負擔。“翠巒區第一批安置房2009年末就交房了,當時每平方米個人只需100元。現在遠遠超出這個價格了。”李傳程說,近年來,原料價格尤其是人工工資上漲明顯,每平方米建設成本由2008年的八九百元,普遍漲到2013年的1300元至1500元。

林區幹部反映,家庭支付個人出資部分難度較大,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棚戶區居民“出棚上樓”的積極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莉娜手語工作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