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保健─ 日期:2008年08月05日
遲緩兒早療 3歲前成效佳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統計,兒童發展遲緩的發生率,大約為 6%-8%。但受「大雞晚啼」的觀念影響,遲緩兒未受正確早期療育比例偏高,專家表示,早期療育介入的時間,決定發展遲緩兒童未來的恢復情形, 3歲以前療育成效是 3歲以後的 10倍。
  即將 3歲的小琳,在 1歲半時透過預防注射時的篩檢,發現疑似有發展遲緩的現象,她很少正眼看別人、話很少,顯得特別安靜,不像一般孩子的活潑。到市立聯合醫院早療評估中心就醫,即被診斷有自閉症。
 陸續接受認知治療,職能治療、語言治療等早期療育服務,現在小琳已經有明顯的進步,不僅語言表達更豐富、能夠與人打招呼、聽從大人的指令,且可以融入團體生活,已經進入幼稚園中學習。
 台北市衛生局醫護管理處長高偉君表示,根據世界衛生組織( WHO)統計,兒童發展遲緩發生率約 6-8%,以 96年 12月底台北市 0-6歲總人口數 16萬 3067人,推估北市約有 1萬 3千多名疑似發展遲緩兒童,需及早進行評估與治療,但以目前通報收治療育及追蹤人數僅 5千人左右看來,顯示仍有 8千多名遲緩兒未被發現或介入療育。
 聯合醫院婦幼院區早療評估中心鄒國蘇主任,早期療育介入的時間,決定發展遲緩兒童未來的恢復情形,專家認為 3歲以前是黃金療育時期,療育成效是 3歲以後的 10倍。
  鄒國蘇主任指出,發展遲緩與發展障礙兒童,成長過程有別於一般兒童。若在發展方面有障礙,不論是動作慢、語言慢或學習慢;不管診斷是腦性麻痺、智障或聽障,皆對孩子有影響。此外,也可能衍生成高功能自閉症/亞斯伯格症,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如犯下美國校園槍擊案中的韓裔學生,就是高功能自閉症/亞斯伯格症患者而不自知。
 由於遲緩兒父母所扮演的角色,是配合專業人員的治療,陪著孩子一起學習,共同成長,而不僅只是將孩子交給醫療人員。
 因此,鄒國蘇主任呼籲父母,擁有正確的觀念及配合的態度,是成功療育的必要條件,建議家長要有正確就醫觀念,包括:選擇住家附近醫療機構接受療育,以減少孩童就醫往返時間;固定於一家醫療機構接受一個完整的療育計畫,以達療效;家長或照顧者須遵循治療師的指導在家中協助孩童復健,並將過程中所遇到的問題記錄下來,於下次療育再與醫療團隊討論。
 高偉君表示,為達早期療育醫療資源整合及跨區合作目的,衛生局積極與台北縣政府衛生局規劃「縮短早期療育評估等待時間」合作方案。一年來雙方已有具體的合作成果包括完成轉介機制、提供北市縣轉介聯繫窗口、每月定期監測轄區醫院等待評估天數、規劃雙方資訊平台、提供民眾等待天數較少醫療單位的就醫資訊、辦理家長親職講座系列、早期療育專業人員培訓課程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莉娜手語工作坊 的頭像
    莉娜手語工作坊

    超有趣手語廣角鏡--莉娜手語工作坊

    莉娜手語工作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