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報╱許純鳳 2011-07-11 00:34

 


【記者許純鳳台北報導】台灣許多抗爭行動中,都會聽見黑手那卡西工人樂隊唱出弱勢者的故事,走過15個年頭,黑手那卡西10日舉辦「就這麼辦!邊緣翻騰、人民力量」演唱會,主角不是黑手那卡西,而是工傷協會等20個弱勢團體,藉由歌唱,讓社會聽見他們的心聲。


▲黑手那卡西10日舉辦「就這麼辦!邊緣翻騰、人民力量」演唱會,真正的主角是20多個不同領域的弱勢團體,透過創作與歌唱,讓社會聽見他們的心聲。(圖文/楊萬雲)



互唱互訪 讓弱勢發聲

工人與工會組織者組成的黑手那卡西,成立於1996年,從社會運動起家的黑手那卡西,不單以音樂參與社會運動,黑手那卡西也發覺在主流文化中,弱勢團體的聲音受到排擠、漠視,為了讓社會大眾聽見弱勢者的故事,黑手那卡西協同弱勢團體共同創作歌曲,創造屬於他們自身的文化。

這次演唱會最大的特色就是「互唱、互訪」。黑手那卡西的成員莊育麟表示,這些弱勢者都處在壓迫的社會結構中,在社會運動中他們可能「相挺」,但卻未必了解對方的處境。為了拉近他們之間的距離,他們「互唱、互訪」。如果只是互唱還不夠,所以必須互訪,向對方介紹自己的歌曲,訴說自己的故事,從中辨識彼此的共同點或差異性。


歌曲輕鬆 感受卻沉重

由工傷協會演唱台灣國際家庭互助協會創作的《她來自湄公河畔》。看似不相干的族群卻有其共同性。新移民多是社會底層勞工的照顧者,另一方面工傷協會的男性多是基層勞工,工傷之後面臨經濟、婚姻不保的困境,兩者的生命經驗相互交會。在「互唱、互訪」過程,聽見別人的故事,也反思自身處境,連結彼此的生命。

「當初我們選唱國際家庭協會的《她來自湄公河畔》,因為這首歌的節奏很輕鬆,但後來我們發現歌詞卻很沉重。」工傷協會專員利梅菊笑著說,過去在抗爭活動中,時常遇到外籍配偶,彼此相挺,但僅停留在很粗略的認識。透過「互唱、互訪」有了更進一步的了解。從《她來自湄公河畔》中,利梅菊發現新移民對老公期待很高,但常因現實阻礙而落空,新移民的老公大多為經濟弱勢或是年紀較大的族群,這些老公也明白老婆的期待,只是自己無能為力。


聽障舞台 表達心裡話

此外,這次演唱會有個特別的團體「眼明手快」,由4位年輕聽障者組成。聽不到聲音,如何唱歌?「眼明手快」卻辦到了。他們在演唱會上演唱自己創作的歌曲《無聲的吶喊》,儘管沒有天籟般的聲音,他們賣力的一字一句唱出屬於自己的歌曲,博得台下滿堂彩。


▲4位聽障者組成了「眼明手快」團,他們在演唱會上演唱創作歌曲《無聲的吶喊》,聽不見聲音的她們只能靠著指揮下拍,跟著指揮賣力唱出自己其實聽不見的歌。(圖文/楊萬雲)

「很少人有耐心聆聽聽障者想表達的話。」「眼明手快」的輔導老師嚴麟感嘆,並決定以音樂搭起聽障者和社會的橋樑。不過,這卻相當不容易,尤其是「眼明手快」的團長是重度聽障者,原先嚴麟向他提到唱歌這件事情時,他十分排斥,因為他聽不到自己的聲音。不過,在某一次練唱會上,「眼明手快」的演出引起熱烈迴響,從此之後,他變得更有自信、更開朗,嚴麟期盼聽障者透過歌唱,讓社會大眾聽到他們的吶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莉娜手語工作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