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出版社:天下文化


 


作者:肯.羅賓森Ken Robinson


國際知名創新、創造力與人力資源專家。他一直與歐洲、亞洲和美國政府,以及國際機構、世界500強公司、非營利組織和世界頂尖的文化組織合作。他是一名激情的演講家,善于以幽默勵志的方式傳遞深奧的知識,分析在全球經濟的新形勢下,商業、教育與組織的需求如何變化。2005年,他被《時代》、《財富》與CNN聯合評為「主流之音」。2003年,因為對文化藝術所做的卓越貢獻,他被英國女王伊麗莎自二世冊封為爵士。



 


數位時代網站|撰文者:編輯部整理發表日期:2011/10/14


瓦蘿(Liz Varlow)是倫敦交響樂團的中提琴手,曾榮獲音樂界素負盛名的富林克獎(Frink Award)。她出生於英國伯明罕,八歲即開始拉小提琴。她就讀皇家音樂學院(Royal College of Music)時曾得到兩個獎學金,後來又贏得多種獎項。同儕形容她是個非常傑出的音樂家,把自己的音樂才能發揮到淋漓盡致,而讓她與眾不同的一個主要原因是因為:她聽不到。大約十六歲時,她的聽力開始逐漸退化,到了十九歲,因為一些無法證實的原因,從此完全失去了聽力,然而她卻始終堅守住一個卓越音樂家的專業能力。全聾的她究竟是如何演奏的呢?


「一般人又都是怎麼演奏的呢?」她說:「我知道怎麼彈奏出音樂,也知道彈奏的技巧,所以我和聽力正常的音樂家其實沒有兩樣,只不過他們是先演奏出音樂,然後再用聽力去修正技巧。對我來說,等音樂走調之後再做調整就已經來不及了。幸而我對正常時的聽覺至今仍記憶猶新,演奏技巧又很扎實,再加上無論表演出了任何狀況我都能幽默以對,所以我發現自己雖然耳聾,卻幾乎沒有造成任何妨礙。」 


另一位音樂家葛蘭妮(Dame Evelyn Glennie)是當今全世界最出名的打擊樂大師之一。她經常到世界各地舉辦精采的演奏會,深獲大眾喜愛。她推出很多C D,累積了幾百萬張的銷售量,也贏得了很多專業機構的大獎,還曾榮獲年度最受歡迎音樂家的頭銜,可說是全世界極需要的專業級領導大師,然而她也是個聽障者。十二歲那年剛開始專攻音樂時,她就成了一個深度聽障者,儘管她缺乏大多數人都認為從事這一行必備的聽力,她卻堅持繼續發揮自己的音樂才能。


像這樣特別的例子,可以說是在公然挑戰一般人習以為常的邏輯思考。聽障者怎麼可能成為傑出的音樂家?然而瓦蘿和葛蘭妮就是活生生的證明:人類的心智真的擁有極大的彈性和精湛的才能。正因為我們的心智擁有這種卓越的能力,我們才能賴以充分發揮自己的創造力和創新能力。 


動能


人類的才智不僅多樣化,也擁有高度的動能。一九五○年代,美國科學家史培利(Roger Sperry 1913-1994)做了一系列很特殊的大腦實驗,把大腦胼胝體分成左右兩半,並觀察左右腦各自獨立運作時的情形。斯佩里發現分裂的大腦可以同時進行不同的動作,譬如用一隻手畫圖,另一隻手寫字等,他的結論是左右腦會發揮不同但互補的功能。像是左腦大都與邏輯能力有關,包括語言及數學能力等;右腦則比較與整體直覺有關,譬如對臉部表情和方向感的認知能力等。


這個研究引起了極大的迴響,其影響範圍還不只是教育界而已。研究結果似乎顯示了大腦結構正好和西歐兩大傳統文化相合。左半腦似乎相當於啟蒙運動和科學方法著重的邏輯推論式分析能力,右半腦則相當於浪漫主義強調的美感、直覺和靈性。教育改革者馬上指出,以學科為主的教育體制實在太偏重左腦功能了。


關於這一點,赫明說得很妙,他打比方說,只用以左腦為主的學科來教育學生,就像是練習賽跑時只懂得使用一條腿,而任由另一條腿的肌肉萎縮。


這篇研究報告的重點並不是強調我們應該偏重左腦或右腦,而是啟發我們實在應該左右腦並用才對。著名天文物理學家沙根(Carl Sagan,1934-1996)就很清楚這一點。他曾說:「右腦捕捉到的影像如果沒有經過左腦的檢查,我們就會分辨不出這個影像是真實的或只是想像出來的。」另一方面,「如果只用左腦做批判性思考,卻沒有運用創造力或直覺性的洞察力輔助,或是不肯在批判之餘找出新的可行之道,那麼這種左腦性思考就會毫無創發力,而且注定會走向失敗之路。為了解決今日世界因為快速變遷而帶來的複雜問題,我們必須左右腦同時並用才行,人類的未來可說全靠這個小小的胼胝體了。」


我們經常能體驗到心智的豐沛活力。譬如人在說話時會手舞足蹈,還有豐富的表情和手勢。舞蹈似乎是心智表達動感的一種標準形式,可是編舞者在舞動身體之餘,通常也會非常注意視覺和音樂效果,甚至還會用數學的方式來掌握舞蹈的韻律感和精準度。相反的,數學雖然看似完全抽象,但是數學家仍然經常運用圖像思考。


記得某個星期六早上,我曾在香港目睹一個老師教授數學。班上學生大約在八歲到十二歲左右,每個人的課桌上都放了一個算盤。老師唸出一些數字來讓學生計算:


1289×15822; 22348÷4019⋯⋯每次他才剛唸完,幾乎班上所有的學生就立刻舉起手來。每個孩子算出來的答案都是對的。孩子們全靠算盤來計算,手指飛快的在算盤上撥弄著,旁邊有一個男孩被當成對照組,利用電子計算機來計算同樣的試題,不幸的是他每一次都輸了。


接下來老師要求班上學生不要再用算盤,可是學生們的計算速度還是極快,而且總是比用計算機的男孩更快算出答案。因為這群學生已經把打算盤這件事情內化了,所以只要在心裡擬想著打算盤的過程,答案就出來了。


也許在五官不健全的人身上,最容易看到大腦是整體運作的證明。葛蘭妮和瓦蘿這兩位喪失聽力的傑出音樂家,就是最好的例子。葛蘭妮是用她整個身心去感受音樂的,她演奏時總是赤腳,用盡全身的力氣去感覺音樂的篇章、律動和節拍,而這種方式甚至比正常的感知狀態還更出色。


因此,心智可以說就像是一個交響樂團的總指揮,激勵所有演出者扮演好本身的角色,而自己則負責協調指揮,讓整體的效果大於個別演奏的總和。因為大腦不是機器,而是有機體,心智也不是計算機,而是整個人各種複雜意識的完美流動過程。


所以說,創造力並不是身體某個單一部位的能力,而是所思所想與生命狀態激盪融合而呈現出來的豐富生命力。


 


引用: http://www.bnext.com.tw/focus/view/cid/103/id/20471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莉娜手語工作坊 的頭像
    莉娜手語工作坊

    超有趣手語廣角鏡--莉娜手語工作坊

    莉娜手語工作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