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藍眼珠聽障女 罹患遺傳性罕病


 


民視 – 2012年4月6日 上午11:01





一名聽障的女大學生,她天生有一隻藍眼珠;最近她的人工電子耳突然故障,到醫院就診時,才被醫師告知,她罹患的是一種罕見的疾病「瓦登伯革氏症候群」,這種遺傳疾病,除了會有藍眼珠之外,伴隨聽障的機率也很高。


不用戴變色隱形眼鏡,19歲的陳葦庭天生左眼就是藍眼珠,眼睛一黑一藍相當特殊,藍眼珠雖然不影響她的視力,但是她從小失聰,六歲就裝了人工電子耳,一直到最近,裝了十三年的電子耳突然故障,醫生幫她診斷後,發現她罹患的是罕見的「瓦登伯革氏症候群」。


葦庭的阿嬤有藍眼珠、爸爸聽障,醫生透過基因檢查,確定這個家族有瓦氏症的遺傳基因,醫生表示,「瓦登伯革氏症候群」是一種十分罕見的遺傳疾病,發生機率不到萬分之一,其特徵是兩眼皆為藍眼珠或一藍一正常,因此又稱為「虹膜異色症」,另外合併聽力障礙的機率,更高達9-38%。


葦庭的家庭並不富裕,還好有慈善基金會,免費重新幫她裝了一個人工電子耳,讓她再度走入有聲的世界,醫師表示「瓦登伯革氏症候群」,已經列入重大傷病;醫師呼籲,家族中有藍眼珠、聽障者,最好做基因檢查,以及早查出潛在的病因。(民視新聞李坤錫余壽生台中報導)



聽障藍眼女孩 植入電子耳獲新聲

作者: 陳世宗╱台中報導 | 中時電子報 – 2012年4月6日 上午5:30






中國時報【陳世宗╱台中報導】


天生罹患罕見「瓦登柏革症候群」病症的陳葦庭,左眼藍色瞳孔,讓同學羨慕不已;她除眼睛與眾不同外,還合併聽障靠電子耳跟外界溝通,上大學前晶片故障,讓家屬坐困愁城。慈濟基金會如及時雨伸予援手,讓她走出無聲的世界。


家中排行老二,19歲的陳葦庭是三姊妹中,唯一異常的孩子,天生獨特的藍眼睛,讓同學稱羡不已;曾有教官誤以為她戴變色隱形眼鏡上學,被攔下盤問,幸好她天性樂觀開朗,從小接受自己的獨特。


瓦登柏革症候群是屬於遺傳疾病。陳媽媽說,葦庭外曾祖母是藍眼睛、爸爸是聽障,老一輩以為藍眼睛是白內障的一種,聽障則是喝草藥喝壞的,從來不知道這是一種會遺傳的病。


葦庭綜合家族的遺傳,既有藍眼睛、又有聽障,藍色瞳孔並不影響視力,直到一歲半才發現她對聲音沒有反應;被確診天生失聰的她,一開始唸啟聰學校,也戴過助聽器,但一直排斥耳朵裡傳來像飛機飛過轟轟的聲音,直到獲政府補助。


葦庭六歲前裝上電子耳,她的「人生從此變得不一樣」,如同一般的孩子般,在普通國中、高中就讀。去年考上大學資訊科,她耳朵裡的聲音突然從刺痛變得愈來愈小,甚至聽不到。經檢查是用了13年的電子耳故障。


媽媽擔心她大學之路生變,未來在社會上無法跟人競爭,但重新植入電子耳龐大的經費,讓家境不富裕的陳家直發愁。


所幸經慈濟基金會補助,醫師吳弘斌以「微創植入電子耳手術」替葦庭植入新的電子耳,讓她重新走出無聲的世界,讓葦庭格外珍惜發願要好好把握大學四年,學習專業的知識,未來回饋社會。


藍眼女孩雙耳聽障 補助電子耳重獲新聲



  • 2012/4/5
  • |
  • 中廣新聞

台中一名十九歲女孩,左眼天生藍色瞳孔,還合併聽障,原來是罕見病症「瓦登柏革症候群」,多年來,靠著電子耳跟外界溝通。上大學前晶片故障,賣水果維生的媽媽為龐大醫藥費發愁,幸好獲得慈濟基金會補助,接受微創植入電子耳手術,讓她驚喜發現聽到更多更細緻的聲音,連風聲、雨聲與說話呼氣聲都能聽到,真正走出無聲的世界。

十九歲的陳葦庭,在家中排行老二,是三姊妹中唯一異常的孩子,天生左眼藍眼睛,讓同學稱羡不已,還有教官以為他戴變色隱形眼鏡上學,被攔下盤問。除了眼睛獨特,還合併聽障,原來是罕見的遺傳疾病,瓦登柏革症候群。多年來靠電子耳跟外間溝通,去年考上大學,陳葦庭耳朵裡的聲音,突然從刺痛變得愈來愈小,甚至聽不到。經過檢查原來是用了十三年的電子耳故障,重新植入電子耳經費動輒七八十萬,讓賣水果維生的媽媽煩惱不已。

幸好,在慈濟基金會補助下,由台中慈濟醫院耳鼻喉科主任吳弘斌,以微創植入電子耳手術替葦庭植入新的電子耳,讓她驚喜發現新耳朵有更多更細緻的聲音,連風聲、雨聲與說話的呼氣聲都能聽到,重新走出無聲世界,讓她格外珍惜,發願好好把握大學四年,學習專業的知識,未來回饋社會。

陳媽媽說,葦庭的外曾祖母是藍眼睛、爸爸是聽障,老一輩一直以為藍眼睛是白內障的一種,而聽障則是喝草藥喝壞的,從來不知道這是一種會遺傳的病。

醫師表示,瓦登柏革症候群是種遺傳性罕見疾病,發生率約萬分之一。早期人工電子耳的電極束,直徑零點一二公分,現在只有零點零八公分,電極束長度則從早期的兩公分延長到三公分,電極束更長,能深入耳蝸更內層,近八成病患可保留殘存聽力,大幅提高預後品質。




藍眼罕病女 裝電子耳喜獲新聲

中央社 – 2012年4月5日 下午8:57







(中央社記者黃進恭台中5日電)19歲陳葦庭,左眼天生藍色瞳孔,是「瓦登柏革氏症候群」罕見疾病患者,除眼睛與眾不同還合併聽障,須靠電子耳與外界溝通。慈濟基金會補助她裝上新電子耳,讓她感激不已。


陳葦庭在家中排行老二,有姐姐和妹妹,她天生自然外觀獨特的藍眼睛,讓同學稱羡不已,其實她是罹患「瓦登柏革氏症候群」,屬遺傳性的罕見疾病。


台中慈濟醫院耳鼻喉科主任吳弘斌表示,「瓦登柏革氏症候群」是發生率小於萬分之一的罕見疾病,除了瞳孔顏色可能有異常之外,也可能合併單耳或是雙耳聽障。


陳媽媽說,陳葦庭的外曾祖母是藍眼睛、爸爸是聽障。陳葦庭綜合家族的遺傳,既有藍眼睛又有聽障,藍色瞳孔並不影響視力,但家人直到1歲半才發現她對聲音沒有反應,由政府補助,6歲起開始裝上電子耳和外界接觸。


陳葦庭去年考上大學資訊科,耳朵裡聲音突然從刺痛變得愈來愈小,甚至聽不到。經檢查用了13年的電子耳故障,但重新植入電子耳龐大經費,讓家境不富裕的陳家直發愁。


在慈濟基金會補助下,醫師吳弘斌以「微創植入電子耳手術」替陳葦庭植入新的電子耳。


陳葦庭植入新的電子耳後,驚喜發現「新耳朵」有更多更細緻的聲音,連風聲、雨聲與說話的呼氣聲都能聽到。她重新走出無聲世界,格外珍惜,發願好好把握大學4年,學習專業知識,未來也將回饋社會。1010405


(台中慈濟醫院提供)中央社記者黃進恭台中傳真 101年4月5日


 



罕見瓦登柏革症候群 少女藍眼併聽障



罕見瓦登柏革症候群 少女藍眼併聽障


NOWnews – 2012年4月5日 下午9:51



陳姓少女因家族遺傳罕見病症「瓦登柏革症候群」,左眼天生藍色瞳孔,還合併聽障,賴電子耳跟外界溝通;詎料,上大學前電子耳晶片故障,幸獲慈濟基金會補助重裝,讓她重新走出無聲的世界。


陳媽媽說,女兒的外曾祖母是藍眼睛、爸爸是聽障,老一輩一直以為藍眼睛是白內障的一種,而聽障則是喝草藥喝壞的,從來不知道這是一種會遺傳的病。陳姓少女在家中排行老二,是三姊妹中唯一異常的孩子,天生外觀擁有獨特的藍眼睛,曾有教官誤以為她戴變色隱形眼鏡上學,而被攔下盤問;幸好她天性樂觀開朗,從小接受自己的獨特。


少女綜合家族的遺傳,既有藍眼睛又有聽障,藍色的瞳孔並不影響視力,但家人直到她一歲半才發現她對聲音沒有反應。被確診為天生失聰,一開始唸啟聰學校、也戴過助聽器,但一直排斥耳朵裡傳來像飛機飛過轟轟的聲音,直到獲政府補助,6歲前裝上電子耳,她的「人生從此變得不一樣」,如同一般的孩子一樣,在普通國中、高中就讀。


陳姓少女去年考上大學資訊科,她感覺耳朵裡的聲音突然從刺痛變得愈來愈小,甚至聽不到。經檢查原來是用了13年的電子耳故障;由於家中經濟欠佳,陳媽媽一度為女兒重新植入電子耳所需龐大的經費而發愁。


幸好,在慈濟基金會補助下,臺中慈濟醫院耳鼻喉科主任吳弘斌以「微創植入電子耳手術」替少女植入新的電子耳,也讓她驚喜發現「新耳朵」有更多更細緻的聲音,連風聲、雨聲與說話的呼氣聲都能聽到,重新走出無聲的世界;讓陳姓少女格外珍惜,發願好好把握大學四年,學習專業的知識,未來回饋社會。


臺中慈濟醫院社會服務室主任林怡嘉指出,需要裝設電子耳的病患,即使順利申請到政府補助部分金額,但支付剩餘費用,對不少病患來說,仍無力負擔。慈濟基金會針對此類聽障病人及家庭提供相關補助方案。若想進一步了解相關條件與內容,可與臺中慈濟醫院社會服務室聯繫。




藍眼女孩笑對罕病 新耳朵獲新聲

作者: 【記者周志祥/台中報導】 | 台灣新生報 – 2012年4月6日 上午12:32






19歲的陳葦庭,左眼為天生藍色瞳孔,讓人艷羨不已,但事實上,她是罕見病症「瓦登柏革症候群」病患,除眼睛與眾不同還合併聽障,必須靠電子耳跟外界溝通,上大學前晶片故障,賣水果維生的母親為了龐大的重置費用發愁不已,幸獲慈濟基金會補助,讓她重新走出無聲世界,發願認真讀書,將所學回饋社會。


陳葦庭在家中排行老二,是三姊妹中唯一異常的孩子,天生自然外觀獨的藍眼睛,讓同學稱羡不已,卻也曾有教官誤以為他戴變色隱形眼鏡上學,被攔下盤問,幸好她天性樂觀開朗,從小接受自己的獨特。


「瓦登柏革症候群」屬於遺傳疾病,得追溯家族史。陳媽媽說,葦庭的外曾祖母是藍眼睛、爸爸是聽障,老一輩一直以為藍眼睛是白內障的一種,而聽障則是喝草藥喝壞的,從來不知道這是種會遺傳的病。


陳葦庭綜合家族的遺傳,既有藍眼睛又有聽障,藍色的瞳孔並不影響視力,但家人直到1歲半才發現她對聲音沒有反應。被確診天生失聰的她,一開始唸啟聰學校、也戴過助聽器,但一直排斥耳朵裡傳來像飛機飛過轟轟的聲音,直到獲政府補助,6歲前裝上電子耳,她的「人生從此變得不一樣」,如同一般的孩子一樣,在普通國中高中就讀。


去年考上大學資訊科,陳葦庭耳朵裡的聲音突然從刺痛變得愈來愈小,甚至聽不到。經檢查原來是用了13年的電子耳故障,媽媽擔心她大學之路生變,未來在社會上無法跟人競爭,但重新植入電子耳龐大的經費,卻讓家境不富裕的陳家直發愁。


在慈濟基金會補助下,台中慈濟醫院耳鼻喉科主任吳弘斌以「微創植入電子耳手術」替葦庭植入新的電子耳,也讓她驚喜發現「新耳朵」有更多更細緻的聲音,連風聲、雨聲與說話的呼氣聲都能聽到,重新走出無聲世界,讓她格外珍惜,發願好好把握大學四年,學習專業知識,未來回饋社會。


電子耳為什麼能有這麼神奇的力量,讓聾人能再聽見聲音,跟助聽器又有那裡不同呢?吳弘斌醫師說,電子耳正式的名稱是「人工耳蝸」,簡單的說,「電子耳」是幫助極重度聽損的人聽到聲音的一種電子構造,可以完全取代耳蝸,目前已可適用聽力在90分貝以上、兩耳聽力都有極重度聽力損失或全聾的病患。人工電子耳植入時間愈早愈好,語前失聰6歲前,但以3歲為佳。語後失聰的聽損者,一般而言,最好能在聽不到的五年內盡早裝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莉娜手語工作坊 的頭像
    莉娜手語工作坊

    超有趣手語廣角鏡--莉娜手語工作坊

    莉娜手語工作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