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語言發展法」草案今天舉行最後一場公聽會,來自各地民眾以「母語」發言,其中也有聾人團體到場用「無聲的語言」表達訴求,盼手語納入國家語言發展法。
「2017國家語言發展法之研究與規劃」公聽會今天在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大樓舉行,多名到場發言的民眾透過台語、客語、手語等各自的「母語」表達訴求,文化部長鄭麗君全程聆聽並回應,公聽會於中午順利落幕。
鄭麗君表示,語言不只是溝通工具,也是文化載體,除了在權力上要保障及平等化之外,每一種語言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也是下一代孩子重要的競爭力。
鄭麗君說,國家語言是複數概念,「國家語言發展法」(草案)就是要優先復振有傳承危機的語言,是平等的概念,也是象徵性的宣示,未來要編列預算優先推動各族群危機的語言,其中也包含手語。
鄭麗君強調,國家語言彼此多元、尊重、發展,這是共同的資產,過去一元化語言政策是錯的,尊重每種語言、保障母語的權利,就是推動「國家語言發展法」的精神,
現場還有多名學校教師登記發言,其中一名在高屏地區學校教英語的劉姓老師表示,學校要求老師用華語發言,但她遇到學生用台語跟她說話,讓她反思為何不能用台語教書,「雖然我有些音調不對,但後來學生們的英文越來越好,我也找回我的母語」。
還有一名雙胞胎母親發言表示,小孩住在台灣只會講台語,她的小孩還對她說「沒有人講我們的話」,她認為,島上每一種語言都是留給孩子的重要資產,「我想用台語學客語,用台語學太魯閣語,可是我們沒有這個機會」。
公聽會上也有聾人團體提出要將台灣手語納入國家語言法的主張,他們穿有標語的上衣到場,彼此用的「無聲的語言」溝通。
台中市聽障生活無障礙發展協會執行長潘信宏發言表示,建議文化部成立「台灣手語發展委員會」,推動台灣手語發展法,進一步保障瀕臨消失的手語,維護聾人使用母語的平等權。
中華民國聾人協會理事長牛暄文則以手語表達訴求,他指出,台灣在北中南有啟聰學校幼兒園,當中都是口語教學,並未重視手語這樣的母語,「啟聰學校老師很多不會手語,要怎麼教導聽障學生」。
「國家語言發展法」草案公聽會自今年三月起至全國各地徵求各界意見,主辦單位表示,今天進入第8場公聽會也是最後一場,有近170人到場參與,其中有47人現場登記發言。今日討論後擬定草案,後續即送立法程序處理。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