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重聽非老年人專利,林口長庚醫院耳科主任陳錦國指出,一般人的聽力在45歲以後因老化逐漸下滑,但門診不乏許多年輕個案,因不正確的用耳方式,例如長時間在吵雜環境下戴耳機、音樂開太大聲導致聽力下滑,甚至無法恢復正常聽力水準;聽力學博士連孟如表示,及早接受檢查矯正,可避免因聽力下滑與外界溝通不良,增加失智、憂鬱等風險的機會。
報導╱黃子倫 攝影╱楊明龍

據研究指出,聽損年長者的智力受損比例較聽力正常者高出4成,且聽損者平均在意識聽損後的第7年才開始使用助聽器,但第8年智力就可能開始衰退。不僅是年長者,陳錦國醫師提到,像是長時間在吵雜環境下如在工地、工廠工作、聽音樂等,或是有慢性疾病的個案都是損傷聽力的危險因子,若自覺耳朵常有嗡嗡聲、耳鳴就應及早就醫,聽力師會進一步利用儀器,觀察受損程度,協助配戴助聽器矯正,以免因聽力受損影響人際交流,對情緒、大腦功能也有傷害。 

【先了解】易溝通困難

當出現近距離(約1公尺)溝通時,聽不太到對方聲音(大約只能聽到70分貝以上的聲音)、下意識狀態調高手機鈴聲、或電視音量等症狀時,就代表可能有聽力損傷的狀況,而已有許多研究發現,聽力損傷缺乏及早治療,對智力與情緒影響極大。 

多不良習慣

除了戴耳機聽音樂入睡,若是在吵雜的環境中戴耳機,為了聽得更清楚,把音量調得更大聲,容易對耳朵造成更大的傷害,最常見的兩種情境就是騎機車時及運動時戴著耳機,長時間就容易影響聽力,甚至導致聽覺受損,且無法恢復只能倚賴助聽器矯正。 

【這樣做】先就醫檢查

當自覺聽覺出現狀況,應就醫檢查,耳鼻喉科醫師會先排除耳道感染、耳屎堆積等因素,再進一步到聽力檢查室觀察聽力受損情形,連孟如說,噪音會影響耳朵內的毛細胞,又分為外毛細胞與內毛細胞,當細胞受損減少,就會降低聽力,經完整檢查後,會評估是否需要使用聽覺輔具。 

助聽器矯正

聽力損傷可使用助聽器矯正,聽損者及早使用,有助穩定大腦認知功能,現在多以數位助聽器為主,可以精準收音排除噪音,加上設計舒適隱密,還可結合手機控制相當方便,配戴便利性高,不過價格也隨功能性而從數千元到幾十萬元都有,可依個人需求多與聽力師討論選擇。 

林口長庚醫院耳科主任 陳錦國

【專家說】

聽力的下降與生活中的氧化因子較多也有關係,像是抽菸者、常睡眠不規律的人,可能也會提前在45歲以前就出現聽力下降的狀況,建議平常生活要保持規律,若聽覺異常應盡快就醫檢查。 

聽力學博士 連孟如由於台灣氣候潮濕,助聽器約每3~6個月就要回廠追蹤保養,使用者要多注意在聆聽上的狀況以供調整,另外,對於聽力損傷的年長者,購買助聽器時也有社會福利補助可供申請,應多加利用。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莉娜手語工作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