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伶牙俐齒,與別人交流順暢。但很多寶寶學說話的進度和流利的程度都不太一樣,有的說得早一點,有的會晚一點。有些孩子吐字較清晰,也有的說起話來不如同齡人連貫,有的甚至還口吃。廣東省婦幼保健院醫學康復科主任常燕群博士提醒,如果孩子出現下面幾種情況,父母應提高警惕,儘早帶孩子接受治療:
1.發音障礙
例如把「雞」說成「底」、「豆」說成「狗」、「鞋」說成「捱」等。發音障礙跟口腔肌肉能力較弱或控制不協調、口腔器官結構異常(如唇、裂顎等)、語音掌握遲緩、聽覺障礙等有關,但受不正確的語音模範影響也可能使寶寶未能準確發音。
2.流暢障礙
最常見的是口吃。患有口吃的人不能流暢地說話,開口時可能出現重疊字(如我、我、我想喝、喝、喝可樂) 、拖長音節(如我——想飲可樂),或是話說到一半突然中斷,要掙扎一會才能繼續說下去。一些嚴重口吃的人說起話來還伴有小動作,例如在說話時臉部肌肉抽搐、搖頭、皺眉、張口結舌等,同時因心理障礙,會逃避與人有目光接觸。
3.答非所問
經常答非所問的孩子應排查是否存在發展性語言障礙或神經性溝通障礙。
因智能發展遲緩、社交發展障礙(如自閉症)、弱視、聽覺障礙等原因,或是在學習語言階段缺乏適當的語言刺激,可導致孩子出現不同程度的發展性語言障礙,他們大多理解能力不足,會答非所問或不明白別人的指令等,而且表達能力弱,詞不達意、未能使用完整的句子。
而神經性溝通障礙是由於腦部疾病或創傷所導致的,它可影響到孩子的理解、說話、閱讀及書寫各方面的能力。在理解方面,存在這類障礙的孩子也會無法跟從指令、難以明白別人的問題,或會誤解別人的話,所以也常答非所問,還會「有口難言」或無法明確表達意識出現說話「兜圈子」等現象,並因面部及口腔肌肉控制不靈,說話含糊不清。 (記者翁淑賢 通訊員羅鑫剛、林惠芳)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