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013年09月02日 星期一
港聞
S M L
 

教院破格取錄 兩失聰女生盼當老師

「聾人不需同情 只要公平機會」

新學年今日開始,感動全城的失明弱聽女狀元曾芷君正式開展她的大學生活。原來,今年還有兩名全失聰女生獲香港教育學院破格取錄,乃本港首次有聾人修讀教育課程。

兩人取得專業資格後,將可向任何學校申請教席,或實行「聾健合教」,冀打破聾人難當教師的命運,「聾人是不需要同情,是要一個公平的機會。」

本港首度 聾人攻讀教育課程

現年39歲的潘頌詩及24歲的魏美珍,今年破格入讀教院3年兼讀制的教育榮譽學士(特殊需要)課程,成該院校首批以手語為母語的聾人學生,畢業後她們將有望成為符合本港專業教師資格的「聾老師」。不過,要聾人老師在主流學校教授不諳手語的健聽學生,乍聽已教人難以想像。

「聾健合教」 與健聽老師分工

但原來,潘頌詩過去6年一直透過中文大學手語及聾人研究中心的「賽馬會手語雙語共融教育計劃」,在九龍灣聖若翰天主教小學教授數學、英文及手語班,每周負責約20課節,她負責的班別更只有6個聾學生,其餘24名學生全屬健聽。

頌詩笑言,佔大多數的健聽生,未對手語有很大的抗拒;首年她教小一,由於學生們年紀還小,對新事物的接受性高,他們又會在校內學習手語,因此很快適應。

她亦指,該校採用的是「手語雙語並行」教學模式,所以頌詩每節課也與另一名健聽老師合教,上課時兩名教師大多運用電腦投影片,當健聽老師進行解說時,她就會在旁用手語繙譯;相反,當她用手語說故事時,便由健聽老師充當繙譯,並在課前的備課時間完成二人的分工。

獲年幼學生接受是欣喜的事,但「聾健合教」的方法始終需要拍檔配合。頌詩坦言,合作初期曾有健聽教師指自己已經很忙,沒有時間一起備課,寧願自己一個人任教;又或只將所有聾學生的教學工作分配給她,令她倍感難受。

不過,慢慢有更多健聽學生或透過簡單的手語,或透過寫字條,主動向她發問問題,當學生也衝破聾健隔膜時,她的教師拍檔也逐漸與她建立合作默契。

本已獲全球首間聾人大學--美國嘉路達大學頒發數學學士學位的頌詩,直言未知其他本地中、小學是否願意請聾人老師教書。她今次決定入讀教院,是希望先提升自己的教學技巧,如教授同時另患殘疾如自閉症、學習困難及過度活躍症等的聾童。

訪問接近尾聲,在場的手語繙譯員替頌詩說出以下說話:「雖然我是聾人,但我也可以教書,只是媒介會用手語。我都教過健聽學生,而慢慢學生亦接受,我是可以做到老師的;聾人是聾,但不是啞,我們也有自己的『聲音』,亦希望社會明白,聾人是不需要同情,我們要的是一個公平的機會。」

倘畢業 可申請任何學校教席

負責與教院商討會否破格取錄聾學生的中大手語及聾人研究中心主任鄧慧蘭指出,以英文科中學老師為例,要取得專業教師資格除了在大學本科修讀與英文相關的科目外,還需要完成學位教師教育文憑課程(PGDE);但在他們共融教育計劃下的聾人同事卻難以取得相關學術學位,故大多學校只能當他們是教學助理。

當發現教院有心栽培殘疾人士成教師,她又表示:「長遠希望他們可得專業資格,今次她們修畢教院的課程,就已經是有齊專業資格的老師,可以申請任何一間學校。」

撰文:謝楚宜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莉娜手語工作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