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峰(左)在媽媽(右)的支持下,積極面對聽障,走在街上,與常人無異。(陳智良攝)
因為外置的耳機容易被別人碰掉,所以媽媽將耳機鈎上魚絲和扣針,並扣在衣服上。(陳智良攝)
馬媽媽笑說,外置耳機外殼近年已推出不同顏色,方便襯衫。而浩峰則喜歡感覺較酷的黑色。(陳智良攝)
(明報)2010年9月26日 星期日 05:10
【明報專訊】「你患近視,戴眼鏡後就看得清楚,等於我聽覺不好,戴上耳機後也可以跟大家一樣專心聽課。我不笑你戴眼鏡,請你也別笑我。」馬媽媽自兒子浩峰小時候已教他接受自己患有聽障,她認為,要別人接受你,首先你要接受自己。
兒子患聽障,爸媽要付出更多耐性和關懷,助他跨過生活上種種困難,遇到旁人不理解,她認為啞忍只會令誤解加深;耐心解釋才能讓對方認識聽障。今天是「9•26國際聾人日」,透過浩峰的成長經歷,我們可以對聽障患者付出多一分了解,多一點關懷。
12歲的浩峰剛升讀中學,自接受人工耳蝸植入手術至今已有10年多。
10個月大驗出弱聽
浩峰10個月大時,被評估為深度弱聽,馬媽媽形容,聽到這個消息恍如被打落十八層地獄,「其實浩峰5個月大時,婆婆已懷疑他聽不到聲音,但我從來沒想過兒子與別人不同,還著她別亂說」。
兒子3個月大時到母嬰健康院檢查,那時護士還說兒子健康正常,加上家族成員沒有類似毛病,所以馬媽媽一直沒把母親的話放在心上。浩峰8個月大時,馬爸爸發現向兒子喊他的名字沒反應,馬媽媽一度懷疑兒子患自閉症 。她說﹕「那時開始多人關注自閉症、過度活躍症等問題,卻沒想過原來他聽不到。直到有一次,他獨自玩耍,我在他背後約一米距離無意翻倒了玩具箱,砰的一聲,連我自己也大嚇一跳,他竟然若無其事繼續玩,那時我才心知不妙。」
最後,經過母嬰健康院和聽力學家多番測試,確定了浩峰的病情,之後便展開一連串治療。馬媽媽說﹕「我當時情緒很差,完全沒有方向。幸好得到尤德(尤德夫人兒童體能智力測驗中心)的劉姑娘協助,教我下一步應如何做,如聯絡社工、申請排期入特殊幼兒中心及約見耳鼻喉專科醫生等。」後來,馬媽媽更辭去旅行社 的工作,全職照顧兒子。
戴助聽器未能學語言
由於政府規定,聽障人士需先試用助聽器,如聽力仍不見改善,才可接受有關的聽覺手術,如植入人工耳蝸等。因此,浩峰曾佩戴助聽器數個月,馬媽媽說﹕「醫生替兒子戴上助聽器那刻起,我和爸爸開心不已,因為兒子喊了,他聽到外界的聲音而受驚,所以喊。」
數個月後,聽力學家的評估報告指出,浩峰已戴助聽器三四個月,效果並不理想,「因浩峰只能聽到劣質的聲音,不足以學習語言」,故聽力學家建議替浩峰進行人工耳蝸手術來改善聽力。馬媽媽說﹕「每個手術都有一定風險,當時他只有一歲多,咁細個做手術當然很擔心。」當年在香港接受此項手術的人不多,身邊也沒有人可為她指點迷津,她只好請言語治療師安排,與兩個孩子曾接受這項手術的家長會面,分享他們的成功經驗。「有了他們教路,就好像為自己打了強心針,有信心面對,反正我們都沒什麼可以輸,最壞打算就是跟未做手術前一樣,以後都聽不到。因此,我們很快便決定讓兒子接受手術,看看能否對他有所幫助。」
植入耳蝸 讀特殊中心
終於,浩峰在威爾斯親王醫院 接受了右耳植入人工耳蝸手術,當時他17個月大。根據政府規定,現時只可免費為患者的其中一邊耳朵做手術,以應付基本生活需要。積極面對困難的馬媽媽說﹕「其實這已經很好了,因為醫生說,這手術年紀愈小做會愈好。他當時差不多是接受這項手術中年紀最小的孩子。」
手術後,浩峰在右耳的外耳殼掛上耳機,聽力基本上與常人無異。然而,因為十多個月以來,都沒法聽到外間的聲音,所以他的說話能力就像剛出生的嬰兒一樣——完全不會說話。為了趕上健聽孩子的說話能力,浩峰需要每星期接受言語治療,到了兩歲時,更要到白普理特殊幼兒中心(專為聽障兒童提供學齡前訓練的中心)上課。
一聲「媽媽」 母親哭了
為了兒子,馬媽媽跟足醫生、聽力學家和言語治療師的指示,每天待浩峰放學回家便一起做言語訓練。大半年後,即他約兩歲時,便對著馬媽媽說了一句﹕「媽媽。」馬媽媽說﹕「我當時感動得哭了出來,證明我們當天讓他做手術的決定是對的。一個月後,他便懂得叫爸爸了。」馬媽媽不辭勞苦的付出,令兒子只花一年多便趕上正常水平,言語治療師向她表示,浩峰3歲時的說話能力已達正常孩子3歲半的水平,並建議浩峰離開白普理,轉到一般幼稚園上學。
讀主流學校 爸媽又喜又憂
兒子能夠入讀主流幼稚園,爸爸媽媽非常高興,卻又擔心他應付不來。馬媽媽說﹕「他一歲多時已經替他申請白普理,而且那兒規定出了去(放棄學籍)便不能回頭。」過了兩三個月,馬媽媽覺得兒子進度理想,便嘗試申請入讀家裏附近一間幼稚園。「面試時,浩峰依教師指示做動作,對答如流,之後我把兒子的情况告訴校長和教師,他們都說看不出他與其他孩子有分別,於是便錄取他。他4歲離開白普理,正式入讀K2」。5年後,浩峰已毋須再接受言語治療,只需每年覆診和調校耳機聲量。
很多爸媽都希望孩子可以入讀名校,但浩峰的爸媽只盼望兒子入讀一間有愛心的學校。「我們很感恩,幼稚園和小學的校長和教師都體諒我的兒子,從小教導其他學生包容他,因此他一向都沒有社交問題,學校讓他開心成長」。
今年,浩峰升上中一,與其他升中學生一樣,正適應新的學習環境、新的事物和新的教師同學,展開人生新一頁。
文﹕梁翠薇
編輯:劉逸芝
統籌:陳詠詩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