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國內無聲-時事 (4571)
- Jan 26 Sun 2020 14:36
瘖啞人逛街遺失鑰匙 無法返家急求警協助
- Jan 26 Sun 2020 13:58
北市第五選區政見會 有人頭戴鳥籠發表選舉政見
- Jan 26 Sun 2020 13:48
侵占聾啞藝術家林良材藝術品 全案大逆轉經紀人遭起訴
- Jan 26 Sun 2020 12:49
克服文化聽聾差異 跨越障礙美台同婚
傑森可尼用電腦搜尋網路影片。他的先生林信成在旁邊熟練的使用碰觸式手語,告訴傑森可尼要點選哪個選項,兩人之間默契十足。不過林信成回想2012年,第一次和傑森可尼碰面時,表示其實當時很緊張。
傑森可尼的同性伴侶林信成說:「第一次見面的時候我非常緊張,因為不知道該怎樣溝通。當時我知道一點點的手語,然後我就用手語去比所有東西,有時候又很慢。」
林信成在台灣時,先透過交友網站認識了傑森可尼,後來得知他是盲聾人,還特別去學美國手語,並且專程飛去美國和傑森尼可見面。」
林信成說:「我覺得第一次我們溝通反而不像溝通,反而是我學習跟他相處的模式。但我覺得是很有趣的經驗。」
- Jan 26 Sun 2020 12:42
美盲聾人辭公職助人 受邀各國宣導教育
來自美國的傑森可尼,手語名字是JC,他一出生就有聽力和視覺障礙,只有一些殘存聽力,也只能看到模糊的影子,但是他還是很樂觀,積極進取,不但在美國經常幫助盲聾人建立自立生活,還去加拿大、菲律賓,推廣盲聾人的教育,希望透過自己的經驗,來幫助跟他一樣的人。
記者問,如果我想表現「我很開心」要怎麼做?傑森可尼透過抓摸方式,說明盲聾人表達的情緒,還可以透過背上畫地圖告訴盲聾人方位。他親自示範碰觸式手語,透過這些可以幫助盲聾人更容易和外界溝通。
- Dec 19 Thu 2019 17:18
聽障生怒嗆「韓粉爸」!這句網心碎了
政治中心/綜合報導
距離2020總統大選剩一個月,國民黨總統候選人韓國瑜的民調依舊未見起色,讓韓粉相當憂心。甚至有一位網友在臉書社團《公民割草行動 》發文,直指父親堅持要投韓國瑜,還說投韓國瑜就會發大財讓他們過好日子,數度與兒子起爭執,但原PO一句話卻讓眾人相當感慨!
- Dec 19 Thu 2019 17:13
聽障朋友考照圓夢 卡在這一關13人全軍覆沒
- Dec 19 Thu 2019 17:12
外出不便工作難找 雲林13聽障人士今拚考駕照
- Dec 19 Thu 2019 16:39
手語飛舞無須言說 這校園.寂靜又嬉鬧
畫面提供/公視:世界公視大展精選Best of INPUT 失聰孩子的世界只有寂靜無聲嗎?《FOCUS全球新聞》和本月底登場的公視「世界公視大展精選」合作,透過一部NHK紀錄片,帶領觀眾探訪一間位於東京品川區十分特別的學校──明晴聽障學園;這間學校創立於2008年,崇尚教育的多元化,不強迫學童小小年紀就去融入所謂的「主流社會」,而是鼓勵他們「聽不見並不會低人一等,只是體驗一個不同的世界」,所以在這邊,不走傳統啟聰學校以口語和讀唇教學的路線,而是以手語來教學。劇組跟拍學童一整個學年,讓聽覺世界的大眾發現聽障孩子的世界,不只有寂靜,而是喧鬧、充滿活力的繽紛世界。 紀錄片《明晴學園的寂樂青春》:「我喜歡上學。」 小學六年級的小遙非常喜歡上學,她每天從東京都外通勤兩個小時來到品川區上學,她的學校──明晴聽障學園,總是既寂靜卻又嬉鬧。 紀錄片《明晴學園的寂樂青春》:「他超酷的。」 小朋友們活潑比劃著手,搭配生動的臉部表情與肢體動作,讓人感受到他們的活力與自信。 紀錄片《明晴學園的寂樂青春》:「她比較聰明。」 紀錄片《明晴學園的寂樂青春》:「沒有,她才聰明,我沒有。」 明晴學園讓孩子們安心自在地在聽障的世界裡學習與玩樂,就是它的特別之處,日本全國有86所聽障學校,這裡是唯一一所用日本手語授課的學校;它不強調要學生融入「一般聽力的社會」,而是要他們學會聾人的獨特語言,比方說,詩詞不是只能靠口語吟詠誦讀。 紀錄片《明晴學園的寂樂青春》:「『春光無限好』。」 春天到了,老師要學生想像《春之頌》這首詩所描述的畫面。 紀錄片《明晴學園的寂樂青春》:「(詩裡的)青蛙為什麼開心?」 紀錄片《明晴學園的寂樂青春》:「水面平靜,微風徐徐。」 老師不認為學生是「聽不見的孩子」,才會跳脫傳統聽障學校的教學模式。 紀錄片《明晴學園的寂樂青春》:「以前的聽障學校著重在教日語,但口語表達並非所有孩子都學得會。」 在九0年代,日本很多聽障學校禁止手語,而是以正統的「口說法」教授口說和讀唇語,認為能幫助學生適應社會。 紀錄片《明晴學園的寂樂青春》:「如果沒有明晴學園,我無法成為現在的自己。」 熱愛上學的小遙,父母親同樣是聽障人士。 紀錄片《明晴學園的寂樂青春》:「我是學口語長大,但靠口語無法百分百溝通,甚至能表達的想法不到一半。」 紀錄片《明晴學園的寂樂青春》:「我覺得很慶幸。」 紀錄片《明晴學園的寂樂青春》:「我們都很慶幸。」 紀錄片《明晴學園的寂樂青春》:「我和別人無法深聊,但和女兒就可以。」 母親欣慰小遙是上天送給她的禮物,不希望女兒因為學不好口語而失去溝通的能力與信心,而不只她大老遠將女兒送到明晴學園就讀,有些家庭乾脆舉家搬到學校附近。 紀錄片《明晴學園的寂樂青春》:「手語能讓他們自由表達感受。」 在明晴學園,所有基本科目,包括數學和英文,學校都以手語授課,許多學校大事,不是由老師密室決定後佈達,而是學生一起討論。 紀錄片《明晴學園的寂樂青春》:「我再問一次,我們該維持檢查嗎?」 只是,如此烏托邦的學習環境只能到15歲,在他們寂靜歡樂的青春之外,始終有另一個更龐大世界主宰著社會的體制與運作。 紀錄片《明晴學園的寂樂青春》:「我叫玉田宙,我是一名20歲的大學生。」 小宙是明晴學園第一屆畢業生,國中畢業後,他選擇就讀一般公立高中,比其他同學更早踏進聽覺世界。 紀錄片《明晴學園的寂樂青春》:「這裡就像個夢幻世界,我很想念這裡。」 他在兩年前進入櫻美林大學就讀,只是,學校並未提供任何配套協助他學習,上課內容,小宙無法聽懂。 紀錄片《明晴學園的寂樂青春》:「你好嗎?」 紀錄片《明晴學園的寂樂青春》:「我很累。」 紀錄片《明晴學園的寂樂青春》:「很累是嗎?」 不願意只是死記應付考試的他,在向學校爭取兩年之後,課堂同步聽打員的預算總算核准,校方歸功於小宙的努力。 紀錄片《明晴學園的寂樂青春》:「小宙很積極,他很誠摯地和老師提出他的需求。」 小宙的積極與表達能力,一定程度是來自於明晴學園的教育和訓練,它鼓勵學童「聽不見並不會低人一等,只是體驗一個不同的世界」。 紀錄片《明晴學園的寂樂青春》:「給20歲的我,我想在咖啡廳工作。」 這部入選世界公視大展精選的NHK紀錄片,跟拍這些孩子一整個學年,一窺不同年齡聽障學童的內心想法,在學年末,老師要四年級的學生寫信給20歲的自己。 紀錄片《明晴學園的寂樂青春》:「你會去上大學吧」 紀錄片《明晴學園的寂樂青春》:「(上大學)我想在書店工作。」 而觀看完這部紀錄片,聽覺世界或許也能期許自己,在10年之後,不論是學校、咖啡店、書店乃至於整個社會,都已多為你們而設想。 紀錄片《明晴學園的寂樂青春》:「十年後的大家懂手語嗎?大家都會說簡單的英語啊!」
詳細報導請見: news.tvbs.com.tw/focus/1237761?from=Copy_content
- Dec 19 Thu 2019 16:30
聽障人士靠「節奏」表演 盼醫院常駐手語翻譯
- Dec 19 Thu 2019 16:28
總統府夜宿新一集 小英手語接待聾人外賓感動網友
- Dec 19 Thu 2019 16:26
聾國黨楊烱煌抽中1號 批選委會踐踏聾人權利。
- Dec 19 Thu 2019 16:25
台北市選委會挨批罔顧聾人權利 黃珊珊:會檢討改進
- Dec 01 Sun 2019 16:37
總統府夜宿新一集 小英手語接待聾人外賓感動網友
- Oct 21 Mon 2019 21:04
台南某高工聽障生遭同儕「巴頭」鄉民怒 校:非霸凌
- Oct 21 Mon 2019 21:03
終於聽清楚!高市勞工局解決聽障勞工困擾
- Oct 21 Mon 2019 20:56
聾人製月餅謀生 教會拓展營宣工場

- Oct 21 Mon 2019 20:46
2019台灣國際聾人電影節 蔡英文、鄭麗君入鏡拍手語宣傳片
記者林育綾/綜合報導
- Oct 21 Mon 2019 20:34
邱坤良專欄:打開《賞心樂事》,看見汪其楣

2011年拈花微笑聾劇團為IABS,法鼓山主辦之世界佛學會議,演出台灣手語加英語的佛典故事《悠悠鹿鳴》(First Moon, Full Moon),由汪其楣編劇導演。.jpg
- Oct 21 Mon 2019 20:27
澳洲聽障少女靠手語交流獨自環遊20國 猜猜雞肉薄餅怎麼表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