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身為一個先天性聽損孩子的媽媽,我有些關於手語課的想法想和大家分享
 
在分享上手語課心得之前要先來介紹一下我們家小朋友的狀況,我們家弟弟本身是先天性極重度的聽損,出生第三天的時候就因為新生兒篩檢沒有通過而在滿月的時候到林口長庚醫院進行檢查,經過了一連串密集且耗時很長的檢查之後,我們得到了一個結果,孩子的各項檢查都沒有什麼問題,但是就是不知道為什麼毛細胞對於所有的聽覺刺激就是沒有反應,即使是一台飛機從耳邊飛過他也一樣聽不到聲音,接著就是大家所熟知漫長的早療,職能、語言、聽能訓練我們都去了,孩子在進行了將近兩年多的訓練之後因為實在是聽不到聲音,所以孩子對於外界溝通的動機其實是很差的,在加上小朋友很難跟外界有良好的溝通所以當需求沒有被滿足的時候情緒反應會比一般的孩子還要大,甚至出現了非常非常沮喪只該如何是好的表現,非常高壓的學習之下,孩子最中出現了自殘的情形,老實說我自己本身其實是一個職能治療師,一方面我熟知密集早療的重要,另一方面身為婷人的我真的找不到與聽損孩子最有效的溝通方式,那一種不知如何是好的感覺我相信很多的父母都曾經的經歷過,非常非常的兩難,直到我們收到基金會的通知,因為孩子的體能訓練成效一直都不如預期,建議我們尋找其他的資源,在基金會老師的協助下我們找到了專門在教手語的張雅智老師,老師人非常得好在我描述完孩子的狀況之後特地地到家中來探望小朋友,然後開始進行了與孩子第一次手語上的溝通,老實說我永遠忘不了老師第一次用自然手語和孩子溝通的時候,孩子露出的燦爛的笑容,以及泛紅的眼眶,老實說我的小朋友非常的不喜歡上課,每一堂早療的課都上得很辛苦,因為他只能用眼睛視覺去猜測老師到底要他做什麼,其實他在一歲的時候就可以看得懂大部分的唇語,但是要知道的是那是非常吃力的過程,但在第一堂的手語課,孩子滿滿的上了整整一個小時,而且非常非常的開心,全程都跟著老師比手劃腳,從那一刻開始我知道我孩子終於找到了一個適合自己的溝通方式
 
因為在好幾個醫院進行檢查之後,他們都沒有給我一個很確切的答案,只能非常含糊地告知我,孩子即使開了電子耳成效可能也不是太好,這個答案其實對於父母來說就像是在斷了一條後路,讓我們對孩子的未來非常的不明確,所以當孩子可以靠著手語和外界溝通的時候,我們真的是非常非常的開心,至少孩子可以與家人好好的溝通,我們可以知道他在想什麼,我們可以知道他的需求
 
終於在2011年四月份,馬偕的林醫師告訴我一段話,「既然你的孩子都可以用手去溝通,我們就嘗試看看進行手術,成功了孩子多了一個溝通和學習的管道,萬一成效不是太好,孩子其實生活也不會改變太多,媽媽我們來試試看好不好」
 
動完手術開頻的那天,孩子用手語跟我比了「有聲音」,我知道我們這條路走得很辛苦但是很值得,在2012年的七月份,我們家小朋友出現的第一句完整的對話「妹妹咬我」,我聽到的當下除了感動就是好笑,當然孩子目前主要的學習方式還是要依靠著手語,其實孩子會用口語跟我們對話,但在情緒比較緊張的時候,他還是會用他最習慣的手語搭配各種動作、表情告訴我們,他到底在想什麼
 
對於聽損的孩子來說,無論是用口語或者是用聽能其實學習上都非常的吃力,但是只要加上視覺的輔助,他們可以少掉非常多猜測的時間,有的父母會擔心說孩子學了手語是不是就再也不用說的,但是我們的經驗告訴我們他就像是學雙語一樣,你講中文你學了英文並不會因為你學了英文我再也不會說中文,而是你同時具備了說英文以及中文的兩種溝通方式,而對於聽審的孩子來說他們就是同時在學習手語以及口語兩種溝通方式,在他們很不明確聽到的內容是什麼,或是環境過於吵雜的時候,他們不會因為受到聽能或者是儀器(助聽器及電子耳)的限制,而暫時失去一個溝通的方式,他們可以馬上的銜接另一種溝通方式(手語)來與外界表達他現在的想法以及需求甚至可以求救
 
我的孩子是個非常幸運的孩子,他學校的老師為了這群孩子,特地地也去找了張老師學習手語,再將手語帶進校園,帶著普通班的老師和小朋友用最簡單的自然手語來與我的孩子互動,我們家最常去看的診所,裡面的意識還有行政人員也都會詢問我各種手語來嘗試與我們家小朋友溝通,我包括孩子的妹妹還有阿公外婆也都會手語,所以我的孩子在開始會手語之後還可以明顯的感覺到這環境給他滿滿的善意,他身邊的每個人都很努力的嘗試與他溝通互動還有了解他的世界
 
因為我的孩子,讓我知道這世界很溫暖,我和孩子都非常的感謝所有幫助我們的人
 
希望這篇感想能幫助到許多徬徨不知所措的爸爸媽媽
 
 
Y.J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莉娜手語工作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