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務委員唐鳳昨在亞太社企高峰會中,以「有溫度的科技創新」為題主持座談,邀來自阿根廷、印度與台灣在地的社會創新團隊分享科技協助社會公益的案例,證明科技未必冰冷,也能和人性一樣溫暖。唐鳳強調:「在協助達成願景時,科技不是只看進不進步,而是能不能串連地方,回應社會需求,這才決定技術成功與否。」
來自阿根廷的uSound團隊致力於協助聽障(損)朋友進行早期檢測、治療。該計畫起源自二○一四年時,團隊創始人的朋友發生聽損問題,卻無法負擔助聽器費用,於是萌生將手機改造成助聽器的念頭,並著手開發App幫更多人。
uSound共同創辦人Ignacio Isoardi指出,五年來uSound App已協助超過三萬人次進行聽障早期檢測,並與政府部門合作收集資料,讓相關機構能根據統計資料,依不同年齡、性別、風險進行後續追蹤,以制訂更完善的聽障協助政策。
uSound並不以此自滿,還計畫在二○二○年推出智能耳機,結合手機後就能發揮和助聽器一樣好的功能,價錢卻只要三十分之一。Ignacio強調,六成的聽損是可預防的,他們的目標是為全球聽損人口免費檢測,也提出更好的解決方案。「我們想藉科技把軟弱變成剛強,幫助人們達成以前做不到的事,把破壞性創新的控制權,轉移到使用者手上。」
精誠集團(AGP)營運長蔣居裕則重申Tech For Good(用科技做好事)精神,並以近年熱門的人工智慧(AI)為例,強調:「Tech For Good就是利用科技當工具,在行動過程中可以有一些科技來實現可能,這是機器的能力,也是大家說的人工智慧。有溫度的部分,是人類的智慧,一起利用這工具去走到SDGs(永續發展目標),所以AI不只是人工智慧,更是Action Intellegence(行動智慧)。」
蔣居裕舉例,新北市政府在二○一一年建立「高風險家庭整合型安全網」,七年累積一四七萬筆資料卻沒進一步應用,去年新北市社會局與民間「D4SG資料英雄計畫」合作,分析大數據並結合AI預測技術,成功打造「風險預警計算機」,不但讓社工能更早介入高風險家庭,也讓需要幫助的孩子得到資源。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