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 | 時間: 2006-03-13  | 文章來源: 競報

在本次全國政協的全體會議上、在小組討論中,都會出現一個不看發言者,卻緊盯著身旁的人變換各種手勢;他雙手翻飛不斷,還時而微笑點頭,時而皺眉思


索……那是本屆全國政協委員中唯一的聾人委員于兵,借助他的手語翻譯鹹樹立,認真傾聽其他委員的講話,併發表自己的意見。


特殊的“二合一”名片


小組會後,找到于兵委員,記者首先收到一張兩面印的名片,和別的名片不同,名片的前面印的是于兵委員的資訊,背面就是他的手語翻譯鹹樹立的資訊。


“到哪我們倆都分不開。”鹹樹立告訴記者,自從2003年于兵擔任政協委員以來,他就擔任于委員的手語翻譯,不僅要陪于兵參加各級政協會議,還要同他一起參加調研,吃住在一起。


近四年磨合 就像親兄弟


觀察小組討論中的鹹樹立和于兵,記者發現他們時而用手語進行交流,時而在紙上描畫著,更重要的是他們眼神中的默契。


其實一開始,鹹樹立和于兵之間的交流並沒有這麼默契,甚至為一些字詞的表達發生過爭執和不愉快。


鹹樹立來自長春市聾啞學校,自從1985年師範學校畢業他就開始在那裏工作。鹹樹立說,打手語容易,但是想要看懂聾啞人打手語可就沒那麼容易了。“我們中國的手語也像方言一樣,分南、北兩個體系,所以想要完全掌握是很困難的。”鹹樹立說。


有一次,鹹樹立陪于兵到長春市郊去調研,由於地址不詳細,交通又不方便,他們在路上走了將近2個小時,不斷打聽才終於找到目的地,兩個人都沒有任何抱怨。就是這樣一次調研他們開始了相互了解。


現在經過了近四年一起參加調研、一起工作,他們已經默契得像親兄弟一樣。鹹樹立擔任于兵的手語翻譯是志願服務,沒有任何報酬.。妻子承擔起了家庭的重任,雙方家庭也結下了真摯的友誼。


于兵建議開放聾人駕車


本報訊 (記者 顧靜) 于兵委員是本屆政協2295名委員中唯一的一位聾人。他這次向大會提交了4份提案,建議增加電視字幕以照顧聾人朋友需要、消除媒體對殘疾人的語言歧視、成立國家手語研究所和開放聾人駕車等。


借助鹹樹立的手語翻譯,于兵告訴記者,他1歲時因醫療事故失去聽力,從此生活在無聲的世界裏。通過刻苦學習,他得以進入長春大學藝術系進修,並於1990年來到吉林藝術學院美術學院工作,現在已是二級美術師。今年42歲的于兵現任中國聾人協會副主席,這個組織關注的是全國2057萬聾人的利益。作為這個特殊群體的代表性人物,也因為熱心維護殘疾人權益,2003年于兵成為全國政協委員。


作為聾人,于兵要想盡職盡責,卻必須克服許多常人想像不到的困難。于兵“告訴”記者,朋友們希望他能把全國聾人的心聲和願望帶到大會上。


在來北京開會前,為了收集更多殘疾人朋友的意見,于兵多次和鹹樹立一起走進偏遠的村莊了解情況。手機短信這一便捷的通信手段,也成為于兵與全國各地聾人朋友交流的又一橋梁。此次會議期間,他每天晚上還不斷收到朋友的短信。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莉娜手語工作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