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評委的誇獎,特等獎得主張琳幸福地笑了。記者肖郎平 攝


2008-09-01 09:05 來源:廣州日報


時而奔騰、時而舒緩,身穿紅色蒙古服的小女孩張琳以高超的舞技贏得了全場掌聲,也最終獲得了東莞市首屆殘疾人藝術風採大賽特等獎。


    由于是聾啞人,在無聲的世界如何跟隨音樂的節奏起舞,19歲的女孩張琳付出了比常人更多的努力,而在聽到自己節目的分數為全場之最的同時,張琳和老師張永紅都忍不住流出了眼淚。

  1歲半小張琳失去了聽力

    8月30日,由東莞市殘聯主辦的“陽光伴我行”東莞市首屆殘疾人藝術風採大賽決賽舉行,各鎮街選送的20個節目通過預賽殺入決賽,經過激烈比賽,獨舞《蒙古人》獲得了比賽的最高獎特等獎,也向我們緩緩道來了獲獎者背後的艱辛。

    由于藥物作用,1歲半的小張琳逐漸失去了聽力,經醫生鑒定,屬重度聾啞,無法通過助聽器助聽,從那時起,小張琳就開始生活在無聲的世界。

    小學三年級時,張琳開始和舞蹈結下了不解之緣,張琳的舞蹈老師張永紅說:“我發現她在跳舞上很有天賦。”隨後,張琳開始了10年的習舞生活。

    每年寒暑假,張琳都要從內蒙古來東莞的阿姨家,對于東莞這座城市張琳並不陌生,這次得知東莞舉辦首屆殘疾人藝術風採大賽後,張琳便報了名,老師張永紅得知這一消息後,特意從內蒙古趕來,隨後師徒二人開始了緊張的排練準備。

  看著老師的比劃起舞

    每天早上5時多起床,然後開始練基本功,除了吃飯和少量休息,從早上5時到晚上9時,張琳師徒都在排練舞蹈,從7月初到比賽,這樣的生活持續了近兩個月。剛開始訓練的時候,老師會邊跺腳邊比劃手勢,張琳通過地板的震動和手勢來記住節拍和動作,到表演的時候,只需要看老師的手勢就可以跟上節拍了。

    演出結束後,在老師比劃著將張琳的分數告訴她,她是全場最高時,張琳師徒忍不住留下了眼淚。記者看到張琳在簡歷中寫道:“舞蹈讓我感受到了自己的價值,我渴望做一個身殘志不殘、自食其力的人。”(記者于夢江 通訊員賴文靜)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莉娜手語工作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