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天津市聾人學校老師馮穎輔導學生發音練習。記者 白龍攝




天津市和平區的殘疾人在技能中心接受培訓。記者 白龍攝


 2012年05月23日 07:37:59
來源: 人民日報


 我國有8500多萬殘疾人,涉及2.6億家庭人口。關愛殘疾人,是一個社會文明進步的標志。


  2008年4月24日,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次會議通過了修訂後的殘疾人保障法。這是1990年以來該法的一次重大修改,其中關于殘疾人權益保護的內容有了制度性突破。


  這部法律貫徹實施的情況如何?殘疾人在基本生活、勞動就業、醫療康復、教育等各方面的保障情況如何?近日,記者隨全國人大常委會執法檢查組走進天津進行了專題採訪。


  加強生活保障,讓殘疾人後顧無憂


  62歲的秦成海是天津市北辰區果園新村街居民,愛人、兒子和他一樣,均為肢體一級殘疾,沒有勞動能力,一家三口生活十分窘迫。殘疾人保障法的實施給他們一家帶來了變化。


  “從2009年開始,我們實施了殘疾人安居工程,改善了他們的生活環境。”天津市北辰區區委副書記、區長高學忠介紹,政府將殘疾人納入覆蓋城鄉的居民社會保障體係並予以重點扶助。


  “現在,區殘聯每月撥付500元作為家政補貼,街道還主動協調有關部門為我兒子上了養老及醫療保險,解決了我們的後顧之憂。”秦成海由衷地說,“我們一家三口雖然殘疾,但感到生活很幸福。”


  “天津市有各類殘疾人57萬,涉及160萬家庭人口。”天津市副市長張俊芳介紹,近年來,通過落實20項民心工程幫扶殘疾人項目、市政府為殘疾人辦實事等形式,天津市受助殘疾人達百萬人次。


  殘疾人的生活涉及方方面面,把好事辦好,工作做細,天津市不斷創新助殘形式。


  天津市和平區勸業場街居民趙永儀雙下肢殘疾,妻子也因患病生活難以自理。去年,和平區政府和殘聯實施“居家養殘”服務,由政府和殘聯為殘疾人的家政服務埋單。


  根據趙永儀家的情況,他們每月可以領到合計240元的服務券,用于請相關的家政公司做家務,或者用這240元訂一個月的午餐。“玻璃亮了,屋子就亮了,我們心裏也變得敞亮了,覺得生活有了奔頭!”趙永儀說。


  為了方便殘疾人出行,天津市還實施了殘疾人宜居工程,把無障礙設施建設延伸到殘疾人家中。


  在趙永儀家,政府出資2萬多元改造了廚房和衛生間,讓各種生活設施更方便他們使用,還粉刷了墻壁,漆了門窗,使居住環境大大改觀。在天津,共有4.5萬余戶殘疾人家庭和2900余個社區進行了無障礙改造,大大改善了殘疾人生活質量和出行條件。


  此外,在基本醫療和基本養老保障方面,天津市政府實施了對殘疾人參保費用補貼政策。全市持證殘疾人21萬余人,13萬余人參加了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5.6萬余人參加了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殘疾人醫療、養老得到基本保障。


  “57萬殘疾人中只有21萬人申領殘疾證,原因在于很多人不願意將自己歸類為殘疾人。”張俊芳認為,社會還需要進一步關愛殘疾人,消除殘疾人的心理陰影。


  不但要扶起來,還要助其自力更生


  殘疾人保障法明確規定,“國家保障殘疾人享有康復服務的權利”。為殘疾人康復創造條件,建立和完善殘疾人康復服務體係,是各級黨委政府的重要責任。


  4年前,一場車禍導致當時29歲的天津市北辰區居民楊志瑩完全性脊髓損傷和顱腦損傷,造成截癱。經人介紹,她來到北辰中醫醫院康復中心接受治療。然而,醫療費用成為擺在她面前的一道難題。


  北辰區的一項殘疾人康復政策解決了楊志瑩的難題。根據規定,在該區擁有低保及殘疾證的患者可以免費進行康復治療。


  經過三年多的康復訓練,楊志瑩的身體機能得到了全面改善,心理狀態也不斷好轉。現在,她不但生活能自理,還可以做一些家務,並利用自己的康復經驗在網上幫助其他患者。


  在北辰區,除了中醫醫院康復中心、北辰醫院殘疾人勞動康復站之外,各鎮街衛生院和21個社區都建立了殘疾人康復站。


  “天津市建立了各級康復機構比較健全的殘疾人康復服務體係,‘十一五’以來,得到康復服務的殘疾人達59.8萬人次,10萬余名殘疾人得到了不同程度康復。”張俊芳說。


  “和國外殘疾人康復機構相比,我們起步雖然晚,但發展速度很快。”參與此次執法檢查的全國人大代表、南開大學醫學院教授朱天慧說,“重要的是變‘輸血’為‘造血’,不但要扶他們站起來,還要幫助他們邁開步子,在扶持殘疾人創業、就業上下功夫。”


  對41歲的肢體殘疾人、天津市靜海縣梁頭鎮辛莊子村村民馮壽雲來說,鎮裏的扶貧助殘基地不僅解決了她的就業問題,還給她的生活帶來了陽光。


  “以前,因為身體殘疾,家裏的重體力活幹不了,整天圍著鍋臺轉。加上生活又困難,每天一家人臉上都難見笑容。”馮壽雲說。


  去年,鎮裏建起了扶貧助殘基地。馮壽雲以土地入股的形式,參與了農業發展合作社,並入社參加蘑菇種植等輕體力勞動。每月除了1200元的“保底收入”外,每年還能參加合作社利潤分紅,去年她的年收入達2萬元。


  “現在每天早上出門,村裏人見面問我幹啥去,我都十分自豪地說,上班去!”馮壽雲說,“家裏生活寬裕了,心情也敞亮了,全家人臉上都有了笑容。”


  “2011年,我們按照一定的運作模式,由政府出資組建殘疾人專業合作社,發展種植養殖基地。農村殘疾人以土地入股,有保底收入,具備勞動能力的在基地就業,從根本上保障了殘疾人的穩定收入。”靜海縣縣長冀國強介紹。


  目前,靜海縣已建立8個殘疾人專業合作社,385名殘疾人以土地入股形式加入合作社,53名殘疾人在基地就業。


  完善教育體係,為殘疾孩子創造美好明天


  5月8日下午,天津市聾人學校的一間教室裏,教師馮穎正在耐心輔導幾個聾人孩子發音。“小貓怎麼叫?”“喵喵!”一個孩子的回答贏得了老師的表揚。


  這所特殊教育學校有312名4至19歲的聾人學生,在職教職工187人,師生比遠高于一般學校。“聾人兒童比正常兒童更加單純可愛,也需要我們付出更多耐心和愛心。”1996年大學畢業後,馮穎一直從事這項富有愛心的工作。


  殘疾人享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權利。天津市採取“招生、隨班就讀、送教上門”三輪驅動,促進特殊教育發展。“招生”是招收適宜的殘疾兒童到特教中心就學;“隨班就讀”是安排殘疾程度較輕的孩子就近入讀普通學校;“送教上門”則針對殘疾程度較重的兒童。


  “全市目前有近5000名殘疾人在各級各類教育機構接受多種形式的教育。”天津市教委主任靳潤成介紹,其中特殊教育學校和普通學校隨班就讀在校生各有2000余人,學前教育殘疾兒童有263人,高校在校殘疾學生近400人,採取送教上門等形式的有274人。


  “針對新生兒童,我們採取三道防線控制出生缺陷。”張俊芳介紹,“一是新婚夫婦孕前檢查,參檢率達97%以上;二是孕中發現和阻斷;三是針對無法在孕前和孕中發現的新生兒缺陷,進行搶救性康復。”


  目前,天津市以每年182名的進度,對聽力、智力、孤獨症等六類殘疾兒童康復醫療和訓練給予救助,實施婦女兒童健康行動,加強了殘疾預防和早期康復。


  “每一個孩子都是天使,因為折斷翅膀才墜落,我們就是幫他們修補翅膀的人。”天津市聾人學校教師曹連鳳說。為讓每個殘疾孩子都盡可能擁有美好明天,政府和有關部門在財政投入和制度建設上下足功夫。


  天津工藝美術職業學院大二學生蒲鑫先天殘疾,父母雙雙下崗。他剛考上大學時,高額的學費成為攔在家庭面前的一道難關。


  正當蒲鑫發愁時,政府和殘聯為他送來了獎學金和特困殘疾學生助學金,資助他完成學業。不但如此,2010年夏天,在相關部門的協調下,蒲鑫還免費做了康復手術。“現在我可以平穩走路了,還能和同學一起打球。”蒲鑫的專業是景觀設計,他對未來充滿信心。


  目前,天津已有特殊教育學校20所,招收殘疾學生的高等院校(專業)3所,形成了學前教育、義務教育、高中教育、高等教育相銜接,職前教育和職後教育相貫通的殘疾人教育體係。


  “下一步,我們將進一步提升殘疾人就業服務水平,完善殘疾人組織建設,加大政府公共財政投入,實現殘疾人‘平等、參與、共享’的目標。”張俊芳表示。(白龍)


  ■延伸閱讀


  江蘇無錫南長法院


  助殘團隊方便殘疾人訴訟


  5月17日,江蘇省無錫市南長區人民法院啟動“共享陽光‧司法助殘”工程。根據這一工作機制,該院組建了“助殘陪審員團隊”、“助殘心理咨詢團隊”、“助殘聯絡員隊”、“青年法官助殘服務隊”和“助殘法律服務團”5支助殘團隊,以保障這一群體充分實現其訴訟權利。


  “助殘陪審員團隊” 聘請2位殘疾人作為人民陪審員,參與涉殘案件的審理、調解、回訪工作。“助殘心理咨詢團隊” 聘請4位心理咨詢師,需要時為殘疾當事人提供心理咨詢、心理疏導、心理調解服務。“助殘法律服務團隊” 通過與區司法局、區殘聯協調,對家庭困難的殘疾當事人提供無償法律援助服務。“助殘聯絡員隊”在轄區街道、社區內選聘61名助殘聯絡員,形成每街道、每社區至少有1名助殘聯絡員的助殘網絡格局,幫助法官聯係涉殘案件當事人,並協助法官調解、回訪涉殘案件,或進行委托調解。“青年法官助殘服務隊”由該院40名青年法官組成,參與法院組織的助殘志願服務。


  在辦理涉殘案件時,遵循“就近、就地、就便”原則,同時採取上門受理、上門談話、上門開庭、上門執行、上門回訪等措施,以方便殘疾當事人訴訟。(陸芳芳)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莉娜手語工作坊 的頭像
    莉娜手語工作坊

    超有趣手語廣角鏡--莉娜手語工作坊

    莉娜手語工作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