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ug 28 Tue 2012 19:41
新生兒聽障難確診 補助低收入戶檢查
- Aug 28 Tue 2012 19:38
早療效果佳 聽障生能拉小提琴
【本報新竹訊】新竹實驗高中新生廖晏唯天生重度聽障,從小被人嘲笑是聾子,受盡委屈,她靠早期療育及助聽器,不僅說話、咬字如常人,還會彈鋼琴、拉小提琴。
廖晏唯的媽媽鄒玉婷表示,正常的嬰兒一歲多時已會牙牙學語,女兒卻只能發出同一種音調,她擔心是聾啞徵兆,經醫院檢測,女兒是重度聽障。
鄒玉婷坦承,知道診斷結果,家人「難以接受!」家族沒有遺傳病史,女兒長得活潑可愛,就是聽不見,為了女兒,她四處打聽早療資訊,遠赴加拿大治療。
鄒玉婷辭去高薪工作,陪女兒接受早療,從發音學起,「像嬰兒學走路」,她說,曾有人建議她讓女兒開刀,從腦部植人工電子耳,她不捨,幸好晏唯一歲前就接受早療,並配戴助聽器,聽力、語言能力與正常人無異。
晏唯天資聰穎,學業從不用父母操心,還擅長繪畫、演奏小提琴、鋼琴,她說,即使帶了助聽器,聽力還是時好時壞,練樂器相當困難,尤其是小提琴,判斷指位無法靠聆聽,只能靠印象,練琴得比一般人多花數倍時間,但她不服輸的性格,支撐她練下去。
她自嘲說,耳內導水管很寬,像「異形」,即使在校常被同學嘲笑,她將重心轉移到家人、書本、才藝,日子過得充實,但她切身體會聽障者的不便,日後想投入醫療工作,為聽障者謀福利。
鄒玉婷前年底成立新竹縣天使之音協會,因無財團協助,協會草創期相當艱苦,她四處奔走尋求支援,以女兒的例子遊說,強調黃金早療期在零歲到三歲,「聽障有得救」,期盼政府單位重視,協助患聽障的孩子。
- Aug 28 Tue 2012 19:36
「我要出頭天!」 聽障生獲脫貧工讀
- Aug 28 Tue 2012 19:31
手傳福音 聾啞家庭弭鴻溝
【本報高雄訊】為關懷聾啞人士,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女牧師羅珮文十四年來奔走南部各縣市傳福音,近年建立「手語教會」據點,六十位聾啞教友固定到此做「無聲禮拜」。寧靜的禱告氛圍,不僅使聾啞教友心靈獲慰藉,也透過羅珮文牧師的傳道,化解不少聾啞家庭親子間的鴻溝。
「苦學手語的歷程,讓我心力交瘁。」台灣第一位感官正常卻利用手語傳教的女牧師羅珮文,從台南神學院畢業後,便開始「手傳福音」,剛開始還未建立「手語教堂」時,她搭台鐵到南部各縣市傳福音,「當手語還未熟練時,我面對眼前的殷切期盼手語傳教的教友,壓力真的是好大!」。
羅珮文牧師孤軍奮戰十四年後,終於獲部分教會的支持,募得一筆經費,在高雄市左營區建「手語教堂」,她與丈夫、台灣手語雙福關懷協會祕書長陳育麟牧師,兩年用心經營有成,目前教會有六十位聾啞人士,每周日都攜手帶著孩子來到此做禮拜,儀式開始,每位聾啞人高舉雙手「比畫」詩歌,儘管「無聲教堂」有別於以往的聖歌縈繞,教友對耶穌的崇敬不減,眼神反而更專注。
羅珮文牧師說,聾啞教友以聽障者居多,年齡最大的八十多餘歲,最小的二十幾歲,這群不同世代的聾啞人聚在一起,也有「語言」隔閡的情形。「聾人因為外表太像正常人,讓他們的處境比弱勢族群還弱勢。」陳育麟說,全台灣聽障者約十二萬人,其中,大部分從事低階工作,教堂成了慰藉心靈的場所。
羅珮文牧師表示,聾人的世界是很單純的,手語教堂的建立,除拓展聾啞人的生活圈,也透過手語傳道,讓聽障者從淺而易懂的手語比畫,了解《聖經》深奧的涵義。
「我們鼓勵聾啞人帶著孩子一起上教堂!」羅珮文牧師說,聾啞人的下一代通常感官功能都正常,若小孩沒從小開始學習手語,長大後自然會與父母產生代溝,久之,還可能產生輕視父母的想法。
三信家商學生鍾永宸表示,與雙親到教堂做禮拜並且學習手語前,他只能透過紙張與雙親溝通,現在學會基本的手語對話,「感覺和爸爸媽媽的感情變更好了」。
- Aug 28 Tue 2012 19:29
晉用聽障員工 港樂農餐廳受歡迎
今天聽障觀點要帶您到香港的一家餐廳去看看。這裡不僅賣的都是健康的素食,裡面也進用了9位聽障員工。這樣有特色的餐廳,受到不少當地民眾的歡迎,在這裡顧客願意耐心的溝通,聽人同事也要學手語,為聽障朋友提供友善的就業環境。
進門帶位、點菜,到廚房裡的二廚,只要穿著綠衣服,都是聽障員工。這裡是香港唯一一家,社會企業素食餐廳-樂農,經費有政府補助,員工也都是以身心障礙者或是中高齡為主。
樂農餐廳 總經理 魏香舟:就想做飲食業,以健康素食為主,這樣比較好,希望可以栽培這群聽障人士,能融入社會,在社會上有一席之地。
上菜囉,一道道的美食,都是大廚精心研發,讓素食吃出美味與健康。
顧客 劉玉英:蠻好吃的,我剛剛吃的那些菜都OK。
餐點讓顧客滿意,服務也很重要。
要點菜了,有口語程度比較好的聽障員工來負責。細心確認餐點,還會推薦菜色。
顧客 鄭敏華:我會很體諒他們,一再重複,我也可以慢慢講,有時候怕講太快,講錯,怕讓對方也覺得不好意思。
來這裡的客人,知道員工是聽障,都會體諒、配合,也非常支持雇主的作法。
顧客 譚浩云:因為有這個機會幫助有需要的人,我覺得這裡的老闆做這種社會企業,是有非常崇高的理想。
其實,經理說,聽障員工做事更認真負責,而且,服務上還更有默契。
員工 郭玲玲:這個是水,如果有觀音茶,這個是觀音,有的是這個,有的是這個(普洱茶)。
原來,客人要喝什麼茶,遠遠的只要一個手勢,內場人員就會馬上準備。為了讓員工彼此相處融洽,大家都得要會手語,除了平常跟聽障同事學習之外,還要上手語課。
員工 陳家文:我們公司有提供手語的訓練班,是每個星期四3點到4點半,有一個半小時,派一些專業的手語老師,來教我們真正的手語。
其實,在香港聽障者就業並不容易,即使找到工作,環境也不會刻意配合他們的需求。
聽障員工 黃碧恩:因為(以前的工作環境)都是聽人,只有我一個聾人,覺得不太開心,沒有人可以聊天講話,彼此不會主動關心,做起來有點悶。
在這裡,聽障員工能夠被瞭解、被關心,也能夠發揮所長,貢獻自己的力量。他們需要的不是憐憫,而是一個表現的機會。
記者 歐姵君 徐啟峰 王興中 香港報導
- Aug 25 Sat 2012 17:16
「莫」忘風災情 11木工赴日報恩
- Aug 24 Fri 2012 21:19
溺斃的身心障礙人權-「身心障礙者人權影子報告書」
- Aug 24 Fri 2012 10:15
A2851 夫驟逝 聽障婦苦養2兒
- Aug 24 Fri 2012 10:10
革命情感 聽障單車環台之旅順利
還記得之前我們報導,聽障朋友和一群教會青年一起環島,現在他們的單車環島之旅已經接近尾聲,雖然一開始聽聾溝通不是很順利,不過途中一起克服所有的考驗,現在已經培養出了革命情感。
- Aug 24 Fri 2012 10:05
聽障科員愛塗鴉 漫畫解說政策受好評